《蠶姑娘》教學設計【優選】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蠶姑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材解讀及學情分析:
《蠶姑娘》(蘇教版第四冊)是一篇常識性的課文,文章用7個自然段介紹了蠶孵化出來后生長、結繭、由蛹變成蛾的過程。第一自然段主要講春天暖和時,蠶叢蠶卵里孵化出來。第二到五自然段具體介紹蠶的4次蠶眠情況。第六、第七兩個自然段寫蠶吐絲結繭最后變成蛾子鉆出來的情況。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多數學生都養過蠶,蠶是他們生活中比較熟悉的昆蟲,所以學習這篇課文,學生們是有生活經驗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這一點使得學生更好地達到了解蠶的生長過程這一教學目標。另外,這篇課文的篇幅比較長,要求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是有一定難度的。好在課文的語言生動,句末注意押韻,讀起來比較上口,第二到五自然段的段落結構相似,老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文的這一特點,幫助學生突破背誦這一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其中綠線內的4個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蠶的生長過程,激發學生觀察、研究昆蟲的興趣。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課文內容,掌握4次蠶眠的情況,了解蠶的成長過程。學會課文中的生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去體會課文語言的生動,感悟詞句表達的感情,抓住段落特點指導背誦。
教學時間:共3課時
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略)重點學習生字,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老師板書“蠶”字揭示本節課學習內容
我們中國,很早就養蠶了,古時候人們把它叫做“天蟲”,所以“蠶”字上面是個“天”,下面是個“蟲”。
2、板全課題揭示新授內容
3、說說為什么把蠶稱作蠶姑娘?
二、了解蠶的生長情況
1、結合生活,交流對蠶的了解
指名說說自己養蠶的情況,老師可以結合學生介紹作些補充
[在實際生活中,多數學生都養過蠶,對蠶并不陌生,這是課堂上學習這篇課文一個很好的共同的話題,所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學習這篇課文,能自然地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使得學生對文本內容有種親切感。同時通過相互交流養蠶的情況,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蠶的一生。][
2、自讀課文,思考:蠶從卵變成蛾經歷哪些過程?
3、指名說蠶的生長過程,老師結合學生發言出示蠶的生長過程示意圖,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蠶卵、繭子、蠶山、蠶床,了解蠶的一生。
[課文中“蠶山”“蠶床”這兩個詞的意思學生不太懂,即使是養過蠶的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也不太會用到這兩個詞語。這兩個詞語又不是用語言能解釋清楚的,所以可以利用相關圖片讓學生認識“蠶山”“蠶床”結合學生發言幫助理解詞義。]
4、現在,你能理出蠶姑娘的生長過程了嗎?(學生說老師板書)
板書:蠶卵
蠶姑娘
吐絲結繭
變成蛾子
補充:蠶姑娘變成蛾子后,再產下蠶卵,然后蛾子就死去了。這就是蠶的一生。
三、誦讀課文,加深體會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老師口述第一自然段內容,出示有關圖。
2、學生看圖知道天氣暖和了,蠶才從蠶卵里鉆出來,讀好詞語“暖洋洋”。
3、學生一起背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2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
1、老師出示4次蠶眠情況圖,讓學生觀察蠶的不同樣子,發現蠶的變化,舉手說。
2、讓學生到課文第二代第五自然段中去找有關詞語,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生動。
[從這里開始的教學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重點學習2---5小節,掌握蠶4次眠的情況,體會人們對蠶的喜愛,看到蠶長大了、變化了感到興奮、喜悅。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去體會課文中語言表達的準確。]
3、學生看課文后舉手回答,老師板書
板書:又黑又小
又黃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過渡:剛鉆出來的蠶姑娘又黑又小,長長就變得又黃又瘦,再長長就變得又白又嫩,再長就變得又白又胖。這說明蠶姑娘在一天天長大。他是怎么長大的呢?
4、具體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第2自然段,找出寫蠶姑娘長大的最重要的一些詞。
(2)引導交流,學生舉手說,老師板書:吃睡脫變
(3)這些詞都是表示蠶姑娘的動作的,寫他怎樣長大的,我們把第2小節一起讀一讀。
(4)指導朗讀
老師抓住這一段中蠶姑娘顏色變化了,抓住不吃不動好幾天后突然醒了這些現象,引導學生體會蠶眠很有趣,讀好這一段。[
(5)學生看著板書背這一段
[這么長的課文對學生而言要背誦是有困難的,課文的后面幾小節在語言表達上和第二小節很相似,所以可以利用對第二小節的指導,讓學生體會到本課構段規律(段式回環反復),化解背誦的難點,練習當堂背誦。減輕課后負擔。]
過渡:蠶姑娘是怎么變成白姑娘的?怎么變成嫩姑娘的?怎么變成胖姑娘的?小朋友能自己去學習第3、4、5小節嗎?
5、學生自己讀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劃出表示蠶姑娘在生長的動作的詞。
6、組織交流
(1)、通過交流,引導學生發現仍然有“吃睡脫”這些詞語。
(2)、讓學生找出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說法上的不同。
學生歸納出不同處后,引導體會為什么這兒要說“又睡在蠶床上”?
(3)學生看板書齊背第三自然段
(4)學生找出第4、第5兩個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說法又有什么不同?
(5)學生看板書齊背第4、第5兩個自然段
7、老師小結學法:
這么長的內容,其實有很多地方說法是一樣的,只有幾處有點改動,但是很容易記住。小朋友找到背誦的辦法了,很快也就背下來了。
[老師的小結實為了讓學生明白:課文雖然長,但找到背誦方法了,背誦就不難。鼓勵學生學習別怕困難。指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類似的段落形式相近的課文,可以采用這樣記住相近段落中少量詞語變換的方法來幫助記憶。]
(三)、學習第6、第7自然段
1、要求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睡了四回的蠶姑娘。
2、交流是怎樣想到這個詞的。
知道要聯系前面的課文和第5自然段最后內容來想。
[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運用文中“又又”這樣結構的詞匯進行表達。學生能說出來,就說明他是讀懂課文了。通過互相交流,是對聯系上下文讀懂課文內容這樣一種閱讀方法的滲透。]
3、學生再讀第6、第7兩個自然段,看看讀懂了什么?
4、學生自讀后,指名交流
5、引導體會課文中語句表達的生動
(1)你覺得這兩小節中,哪句話說得最有趣?
(2)簡單談談這句話怎么有趣?
(例如:“要蓋新的房”把繭子比作新房子;“繭子開了窗”把繭子上面的小洞比作窗戶
[這兩小節內容不長,但語言生動有趣。這樣的設計主要是想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去感受課文語言的生動。]
(3)結合學生說到的內容,老師出示相關句子,指導朗讀
(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進行,例如老師范讀學生聽;請幾個學生比賽讀,其他學生當評委,聽后評一評;請個別學生范讀等)
6、學生練習背第6、第7兩個自然段(不記得的地方可以看看書)
四、全文誦讀
老師放課文錄音,學生聽、跟讀全文。
五、課后作業
背誦課文、復習生詞、找一找贊美蠶的語句
第三課時(略)重點檢查課文的背誦,做課堂練習
建議練習:
1、聽寫詞語
姑娘桑葉蠶床交換蓋房子響亮
2、照樣子寫詞語(先組織學生口頭交流再寫)
暖洋洋
又黑又小
3、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話(學完課后練習第4題再做)
春天到了,柳樹發芽了。
春天到了,桃花開放了。
【《蠶姑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蠶姑娘教學設計06-22
《蠶姑娘》教學設計04-14
蘇教版《蠶姑娘》優秀教學設計07-04
蘇教版《蠶姑娘》教學設計范文07-04
《蠶姑娘》教學設計(匯總15篇)04-18
蠶姑娘教學實錄07-01
《蠶姑娘》教學實錄與反思06-28
《蠶姑娘》課堂教學實錄07-04
《蠶姑娘》優秀課堂教學實錄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