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了解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的藝術成就。
�、� 理解鋪陳、排比、起興的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2、能力目標⑴ 培養學生運用人物對話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⑵ 培養學生結合語境欣賞詩歌語言表達效果的能力。
3、德育目標:
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惡,培養學生珍愛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勢力作斗爭的情操。
【教學重點】
1、理清敘事詩的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
2、了解敘事詩中通過人物對話揭示人物形象的藝術性。
【教學難點】
1、體味人物性格及詩句的民歌氣息和抒情意味。
2、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運用誦讀法,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初步體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點。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將自己對課文的感情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漢樂府”的有關知識。
2、梳理詩歌的故事情節。
3、朗誦課文,學習課文的“開端”及“發展”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觀看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最后幾組鏡頭,并配以小提琴曲《梁�!�。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畫面上演繹的故事嗎?
明確:《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是一個封建社會中男女青年的悲劇愛情故事。像這樣的故事,在封建時代不足為奇,我們現在就要看到另一個愛情悲劇故事《孔雀東南飛》。
板書:孔雀東南飛
二、解題顯示
1、《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是漢樂府敘事詩發展的高峰,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詩歌發展中的重要標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見于徐陵所編的《玉臺新詠》,是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創作的。全詩357句,1785個字,沈歸愚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與《木蘭辭》并稱“樂府雙璧”。
2、漢樂府:“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三、整體把握課文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學習詩前的小序,概括其內容。
明確:小序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結局、作詩的緣由。
3、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明確詩歌的寫作順序、線索、概括詩歌的內容。
明確:本詩以時間為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為矛盾沖突的線索,也可以說按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展線索來敘述,揭露了封建禮教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的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
四、重、難點解決過程
1、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梳理情節。板書明確:
開端(從“十三能織素”到“及時相遣歸”):蘭芝被遣歸。
發展(從“府吏得聞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別。
進一步發展(從“入門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門”):蘭芝抗婚。
高潮(從“阿母謂阿女”到“自掛東南枝”):雙雙殉情。
尾聲(從“兩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誡后人。2、提問:詩歌開頭的兩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明確:作用有二:首先借鳥起興,這是我國古代民歌傳統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顧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調,形成一種籠罩全篇的悲劇氣氛,起著提綱挈領,暗示全篇的作用。
3、研讀“開端”部分:
⑴ 集體朗誦第一部分
⑵ 提問:詩歌以劉蘭芝自請遣歸的.陳辭作為開篇,開門見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間的矛盾。蘭芝自述她十三歲至十七歲待字閨中的生活經歷,意在表明什么?這是一種什么手法?
明確:運用鋪陳排比,自述生活經歷,表明:一方面蘭芝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及文化修養,是個多才多藝的女子。另一方面證明“女行無偏斜”,焦母對她的責難毫無道理。
�、� 要求學生體味“非為織作遲……及時相遣歸”這幾句話中表現出來的人物性格。
明確:從蘭芝的陳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她那決不忍辱茍且的剛強性格,我們還可從“君家婦難為”和“徒留無所施”等直白中,也可看出她對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態的發展有著清醒的認識,準確的判斷,這是一個頭腦清醒又具有強烈反抗精神的我國古代女性形象。
4、研讀“發展”部分:
�、� 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概說這部分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明確:仲卿對蘭芝自請遣歸的態度;蘭芝遣歸時打扮及她和婆婆、小姑的告別;蘭芝和仲卿話別,相約來日三個方面的內容。
�、� 體味仲卿對她母親及蘭芝的對話,談談其作用。明確:作用有三:
第一,通過仲卿之口證實蘭芝是無辜被遣,并表現了蘭芝和仲卿夫妻恩愛。
第二,初次展示了焦仲卿懦弱的性格。他雖然很愛蘭芝,對愛情忠貞不二,但在他母親的逼迫下,不敢反抗,只好休了蘭芝,對未來還抱有一絲幻想。
第三,塑造了一個專斷蠻狠,頑固而有心計的封建家長形象。焦母對兒子的請求,不為所動,反而勃然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A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A”顯得專斷而又頑固。但也頗有心計,訓斥之后又撫慰仲卿:“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A”企圖以此打動仲卿,動搖他對愛情的專一態度。
⑶ 要求學生集體朗誦“雞鳴外欲曙……涕落百余行”這一部分,討論:這一部分寫蘭芝嚴妝,和婆婆告別,和小姑告別,有何作用?
明確:蘭芝嚴妝:運用一連串的夸張性的鋪陳排比,旨在寫她的美,更表現了她的從容鎮定,蘭芝用自己美,向丈夫表達了自己對他的愛,向婆婆表示了她的無辜和堅強。和婆婆告別:表現了她從容鎮定,不卑不亢,“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這番話表面上是自謙自責,實際上是柔中寓剛,與那個“怒不止”的婆婆在修養和性格上形成鮮明的對照。與小姑告別:“淚落連珠子�!币驗樗粗」瞄L大,現在一旦離別,不覺悲從中來,這淚水中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對自己無端被遣歸的悲憤。而一旦登車去,那無法抑制也無須再掩飾的悲傷使她終于失聲痛哭起來。至此,蘭芝那倔強而又善良的性格以及她對小姑、對仲卿依依難舍的深情得到了細膩而又充分地表現。
�、� 提問:“夫妻誓別”這一情節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明確:有兩個作用:首先,它再次強調了這對新婚夫婦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們的分別,非是己愿,而是逼迫,這就為后面寫他倆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別之時,蘭芝既表白了對愛情的忠貞,也表露了對前途的憂慮,擔心自己那個性情暴烈的兄長“恐不如我意”,這為下文的兄長逼嫁,以死踐盟等情節埋下了伏筆。因此從情節發展來看,這是個必不可少的過渡段落。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開端”和“發展”部分,人物的性情及悲劇劇情初現端倪,結局我們將在下一節課揭曉
六、布置作業
1、背誦“雞鳴外欲曙……二情同依依”一部分。
2、閱讀課文后所附“漢樂府”的有關資料,對“漢樂府”有個大致的了解。
3、朗誦課文,對課文的人物對話多加揣摩。
高一教學設計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高一英語組根據學校工作要點,以教務處、教科室的工作計劃為指導,全面配合學校的中心工作,力求將繼續運用快樂教學的模式完成本學期人教新課標高一英語(必修1、2)的教學工作,努力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及有效性,引導學生快樂學習,從面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同時發揚團結拼搏的精神。發揮群體優勢,促使教師(尤其新教師)個人業務素質的提高,讓年輕教師脫而出穎。
二、本學期目標:
1、完成必修1和必修2和教學工作。
2、在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中要尤其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形成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3、注重運用快樂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深挖快樂教學的理念,提高理論素養。組織本組教師認真學習快樂教學方法。同時向有快樂教學經驗的老師學習,力爭將快樂教學方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2、備好學生。根據高一新生和我校學生的特點去按排授課內容并組織課堂教學,做好學生從初中到高中的心理及知識上的過度,從而打好心理和知識上的基礎,提高教學質量。
3、落實教學常規,加強學生學習規范引導,力爭高標準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1)認真學習落實教學常規,按照教學常規的有關要求組織教學活動,并做好自查和互檢工作。
(2)加強集體備課,抓好備課關。
備課時力求做到備教材、學生、教法、學法、手段、情感、過程、重難點等。各備課組要堅持每周二次集體備課,精心設計“教學案”,“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學情確定教學內容及教學策略。要吃透新課標,明確教學的三維目標,吃透教材,精選習題,按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類推進,實施因材施教。加強團隊協作的能力,實施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3)重視教學情況的反饋與反思,即時調整教學策略。
通過教與學以及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關注和了解,反思教學中的不足。向同行學習,向學生學習,要求每節課后均要寫課后反思。
(4)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引導。
教學是雙邊的活動。必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引導學生科學的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組要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拿出符合本學科特點的學習方法和規范,然后由任課教師在本學科的課堂上向學生提出要求,并且每次上課都要求學生按照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
4、認真落實公開課與相互聽課制度。
做到人人參與、個個爭先,要提前準備,組內集體備課,更重要的是對每位教師的課都要既有自我反思又要有組內評議,以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而提升教學能力。加強相互聽課,重視交流學習。每位教師按教務處的要求完成聽課節數。
5、抓好教研工作,開展校本研究。
通過進行學情調研和教情調研,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確定教研課題,課題研究方案,明確分工,人人參與,通過看書、查資料、討論、聽課、進行試驗、收集數據、反思等等方式,不斷探索解決突出問題的方式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爭取成為全面發展型教師。
6、積極組織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活動。
積極開展英語競賽活動。本學期,盡可能開展兩次競賽比賽活動,積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高一教學設計3
知識目標:
1、了解辛棄疾其人及其詞作風格。
2、以讀代析,在朗讀中體味《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感受詞人愛國主義情懷和悲涼意境。
3、深刻體會《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用典的藝術特色。
能力目標
1、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2、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這一賞析詩詞的基本方法。
3、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詞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在朗讀中品味這首詞的意境。
2、指導學生理解典故的含義。
教學難點
1、引導在了解詞作內容的基礎上把握誦讀技巧。
2、指導學生理解典故的含義。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下面我們來齊背一遍。
赤壁的驚濤駭浪引起了蘇軾的無限遐想,他懷念古人,但是與雄姿英發、年輕有為的周瑜相比,華發早生、壯志難酬的東坡自然會生發無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詞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復中原,但不被統治者重用的辛棄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會借古人抒發何種感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賞析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常言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誦讀”也是賞析詩詞常用的一種方法。請同學們齊讀一遍。
二、整體感知
�。薄W生齊聲讀一遍。
2、根據學讀的情況發現問題當時進行糾正�?赡艽嬖诘腻e誤:
�。ǎ保⒎穑╞ì誤讀為fú)貍祠下。
�。ǎ玻�、封/狼居胥,誤讀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動詞,封山,是在山上筑土為壇以祭山神,紀念勝利。
3、教師范讀一遍。
三、課文研讀
學生再讀一遍,體味豪放風格并思考這首詞的最大特點是什么。(用典很多)
找典故。
1、作者為什么要用這么多的典故呢?
我們來看標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是詞牌名,“京口北固亭懷古”才是題目,大家知道,詞往往用它開頭的第一句話作題目。看題目《京口北固亭懷古》,作者在什么地點做些什么?京口北固亭,懷古
2、學生再默讀一遍。結合課后注釋,看作者都懷想了哪些古(典故)?
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尋找典故,我并沒有籠統地提問“詞中引用了哪幾個典故”,而是把它細化成以下幾個小問題,由淺入深地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思考。
1、有幾個典故?
2、在文中分別是哪一句話?
3、它們分別與誰有關?
4、請分別用一句簡練而完整的話來概括這些典故!
3、老師再做總結。本詞中共用了五個典故,它們分別是:
明確: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孫權)(孫權擊敗曹操,建太平偉業)
2寄奴曾�。▌⒃#▌⒃1狈ナ罩性�,氣勢如虎)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劉義�。▌⒘x隆北伐,因草率而敗北)
4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拓拔燾)(拓拔燾擊敗宋文帝)
5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廉頗)(廉頗雖老仍不忘國)
分析典故作用,得出作者的觀點立場及文章主旨。
在對辛棄疾這個人進行評價的時候,都說辛棄疾的作品典故用的特多,影響了我們的閱讀與理解,其實啊,他把歷史故事放在自己的作品中,是要借以表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的。在這首詞中他用了這么多的典故,分別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與立場呢?
典故一:孫權。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贝司涫菓涯顚O權的。
1、孫權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懷念他
2、“舞榭歌臺”指什么?
3、“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是何種句式??
4、表現什么情感與立場?
生:因為孫權以一個帝王的身份打敗了來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確保國土不受侵犯�!拔栝扛枧_”體現的是東吳歌舞生平的氣象。又從“無覓英雄孫仲謀處”句可見作者認為如今已沒有孫權這樣能保證讓國家太平的國君了。表達了對孫權的贊嘆,表現他想抗金,收復中原的愿望。隱含他對當時統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滿,
(板書:贊嘆惋惜�?菇�,收復中原。)
典故二:劉裕。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句是懷念劉裕的,這個典故所表現的作者的感情與上一個是否一樣?
1、劉裕有何表現?
2、試比較劉裕與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現!
3、作者對劉裕的感情如何?
4、這表現了作者怎樣的觀點
作為一個帝王,劉裕為了恢復中原,率兵北伐,氣勢好像猛虎一樣,把盤踞中原的敵人一下子都趕回北方去了。同樣是一國之君,可我們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茍且偷生。
表達了作者對劉裕的贊嘆和對統治者的惋惜。體現了他主張北伐的觀點。
(贊嘆與惋惜�?菇鸨狈�。)
典故三:劉義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1、劉義隆是個怎樣的.人?
2、北伐結果如何?
3、作者對劉義隆北伐持何態度?
4、這表現了作者怎樣的觀點?
劉義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贏得倉皇北顧。作者主張打有準備的仗,反對草率北伐。他借古諷今,其實在勸說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板書:批草率出兵 批評)。
典故四:佛貍祠
下六句“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實際描寫了兩種場面,想一想這兩種場面一樣嗎?
1、“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描寫的是什么時候的什么場面?
2、“烽火揚州路”指什么?
3、二者對比表現了作者什么情感?
師:“烽火揚州路”寫四十三年前,揚州一帶抵抗金兵,戰火紛飛,肯定是慘不忍睹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是寫現在淪陷區人民安于異族統治,忘了國恥,忘了收復中原。今昔對照,不堪回首 體現了他對國運的擔憂之情。
�。ò鍟航裎魧φ�,不堪回首 擔憂)
典故五: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1、廉頗的處境如何?
2、作者的處境與廉頗完全一樣嗎?
3、 “憑誰問,---?”的“憑” 如何理解?這是一個什么句式?
4、這表現了作者什么心情?(悲憤)
師:“憑”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個反問句。意思是沒有人來問。
滿懷愛國熱情的辛棄疾一心為國效力,可他忠不為用,報國無門。當年廉頗雖終不被重用,但尚有趙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旱就沒有起用的意思了。表達了作者的悲憤之情,用它來結束全詞,不僅使抒情達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鮮明地再現了詞人的自我形象。
三、總結:
分析到這里,就已經知道了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復中原,但終不被重用理想無法實現的辛棄疾在詞作中用了這么多的典故,是用來“傷今”的。同時,他也用古人形象聲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場和觀點。
至此,分析完了這首詞,解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即辛詞是如何運用典故來表達他的理想愿望及主旨的。下面讓學生齊背一遍,來再次感受一下作品中透出的那份豪邁,蒼涼與悲壯!
四、作業布置
試分析蘇辛二詞的異同點。(2分鐘)
蘇軾和辛棄疾在詞史上并稱為:“蘇辛豪放詞派”。通過《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學習,試分析蘇辛二詞的異同點。
討論后明確:相同點:結構上均為“地點+懷古”(赤壁+懷古;京口北固亭+懷古);意境上均為雄渾壯闊;主旨均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懷澆心中塊壘,還自我之情愫。
不同點:蘇詞中抒情多直抒胸臆;風格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辛詞中抒情多與典故結合,風格顯得含蓄蘊藉,激憤沉郁。
高一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了解高中語文學習的總體思路;
2.明確語文學習的具體要求。
3.初步體會高中閱讀的特點。
【教學過程】
開學須知:我們真的優秀嗎?
考上湖中,在外人看來,這是成功的標志,就如以后大家考上211、985名校。但這里的學生真的優秀嗎?浙江省除杭州、寧波外,有90個縣級行政區,意味著至少有90所與我們總體水平相當的學生,全國共有23個省,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與我們同一級別的學校有兩千多所。而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寥寥無幾,相當多的領域、行業,都不如在人數和面積都比我們浙江省要小的日本、韓國以及西歐各國。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變得優秀?一是成績,在高考尚未取消的情況下,好的成績是我們獲得良好發展平臺的前提;二是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打好各方面的基礎,找到自己的發展優勢,有長遠發展的設想,做最好的自己。一個人一旦有終身發展的'理念,到四五十歲,不管智商如何,基本上都能做到較高水平。而終身發展需要有自主學習的習慣作為支撐。
一.什么是語文
語文,學習用恰當的語言形式來表達相應的文字內容。比如要寫一篇量子物理方面的論文,在語言形式上要求邏輯清楚,概念清晰,用規范的書面語表達;如果給湖州中學的學生做一個關于量子物理方面的講座,就要相對地通俗易懂,多舉例子,多用口語化的語言;如果寫一篇關于量子物理方面的科普讀物,除了科學性之外,還要求語言生動活潑,讀者愛看;如果寫一篇量子物理科學家的報告文學,要求語言具有文學性。
總之,語言形式的訓練是語文學習的重點。
二.怎么學語文
學習語文,其核心就是進行語言形式的訓練,主要包括閱讀和寫作。閱讀,分精讀與泛讀。精讀就是字斟句酌,研究作品的用詞、結構、表達技巧等;泛讀就是廣泛地瀏覽。教材課文的學習以精讀為主,課外閱讀以泛讀為主。而寫作,是對生活的理解與體悟,需要借助合適的語言形式來實現表達目的。閱讀可以加深我們對生活的理解,可以積累豐富的語言表達形式。缺少閱讀上量的積累,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高三年級的許多同學,尤其是實驗班,做了許多題,但在成績上就是無法取得質的突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高一、高二讀得太少,積累太少。20xx屆浙江省語文最高分141分,我們學校的總分第一,語文只有117分。同時,沒有量的積累,其后續發展潛力堪憂。
三.具體做法
1.聽課
準備一個聽課本,記下同學發言概要,然后根據其發言,深入拓展或有針對性地反駁或提出另一角度的思考。記下每天布置作業(可另準備記錄本),每周上交一次。將相對準確、到位的理解,記到書本上。
2.發放閱讀材料
每周發放一至二次閱讀材料,附有相應的閱讀題,一次為現代文,一次為文言文�,F代文一般超出同學的現有的平均閱讀水平,有一定難度;文言文相對簡單有趣。單獨準備一個作業本,每周上交兩次。
3.書籍閱讀
每學期至少讀5本書(實驗班暫定為8本),其中不少于2部文學作品,讀完后寫300字左右的內容概要或作品主旨或推薦理由,寫于隨筆本的后面。按A﹢,A,A-,B四個等級批閱。
4.隨筆寫作
每周隨筆一篇,字數不得少于一頁,除特別有感觸外,一般不寫讀后感。若無內容可寫,可抄自己自己喜愛的文章,不得少于兩頁。
5.基礎積累
每篇課文主要的生字、新詞抄寫一遍,內容參照教材全析或詞語手冊。熟背每篇文言文,暫時無法完成背誦的,熟讀二十遍。每篇現代文,要求至少讀十遍,以在題目邊畫“正”字為記號。
四.發放閱讀材料
《竹葉》(川端康成)、《哭泣的女人》。
附《竹葉》教學設計
1.你認為作者想通過這篇小說向我們傳達什么?
2.小說為什么以“竹葉”為題?
3.小說哪些地方體現了秋子的無助感?
4.你認為,秋子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高一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愛的藝術》的基本觀點。
2、掌握母愛和父愛在性質上的根本區別以及各自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二、能力目標
1、把握文章的結構脈絡以及行文特點。
2、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與父母的愛之間的關系。
3、理解有關句子的含義。
三、情感目標
1、感受母愛和父愛的無私、博大與精深,體會父母養育子女的艱辛與偉大。
2、由父母之愛聯系周圍其他多種形式的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培養自己博愛、仁義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
【教學難點】 :品味父愛、母愛的區別,認識父母之愛的偉大無私,學會愛自己的父母。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師生探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20xx年我的世界中多了一個小天使,自此我的生命變得更加生動、有意義。每晚她最喜歡的就是和我一起看這本《猜猜我有多愛你》,里面講了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大兔子的故事,小兔子該睡覺了,可它緊緊的抓住大兔子的耳朵不放,說“猜猜我有多愛你”......
這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感性、溫情,充滿濃濃的愛意。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羅姆將這份愛上升到了一種理性的高度,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弗羅姆,走進這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理性審視這份愛!
二、作家與作品簡介
弗羅姆(1900—1980)
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是精神分析學派中對現代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最大的人物。主要作品《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
他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
三、自主預習檢測
�。ㄒ唬┦柰ㄗ衷~
1、給下面字注音
罪孽秩序剎那咄咄逼人惶恐
休戚相關歸根結蒂
2、解釋下面的詞語
愛情:(狹義)男女之間相互愛戀的感情;(廣義)人與人之間相互愛戀的感情。
節外生枝:本不應該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問題之外又岔出了新問題。多指故意設置障礙,使問題不能順利解決。
歸根結蒂:蒂,花或瓜果連接枝莖的部分。歸結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驚奇的聲音。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使人難堪。也指形勢發展迅速,給人壓力。
�。ǘ┱w感知,理清文章結構(提示:抓住文章關鍵句,如:段落總結句,過渡句等)
段落內容
第一部分(1——3)愛的能力的發展
第二部分(4——8)愛的對象發展
第三部分(9——10)健康成熟的愛
四、理性認識愛——小組合作
1、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對愛的情感是如何變化的?各階段的特征又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
(提示:找到相關段落1-3段,篩選文中信息——勾畫要點——提煉觀點)
年齡段特征
剛出生階段
�。▼雰浩冢o愛的意識,不具備感受愛的能力
8歲以下
�。ㄓ變浩冢┯斜粣鄣囊庾R,對被愛的反應是感謝和高興
8—10歲
�。ㄍ昶冢┯袗鄣囊庾R,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時期
�。ǔ砷L期)通過努力去喚起愛(克服自我中心階段)和學習愛別人,“我愛,因為我被人愛”
成熟時期
�。ǔ墒炱冢⿶蹌e人,創造愛“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
總結規律:愛不是與生俱來的,愛是一種能力。無愛——被愛——有愛——創造愛
五、分析愛——探究學習
1、伴隨著這種成長,愛的對象也在發展,大家看第四段開頭齊讀第一句“同愛的能力發展緊密有關的是愛的對象的發展”。這種愛的對象的是如何發展的?
明確:母愛父愛
2、那我們就來看一下同愛的能力緊密相關的'“母愛”和“父愛”是如何具體發展的,小組合作探究。
�。ㄌ崾荆洪喿x5-7段篩選關鍵信息)
父愛與母愛的特點及其積極面、消極面
類型特點積極面消極面
母愛代表自然世界。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愛是無條件的。
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為渴求的。不能用努力去換取,而且根本無法贏得。
父愛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紀律等。父親從孩子六歲左右開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生活的自信心。
父愛是有條件的。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必須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父愛。
3、作者認為父愛是有條件的,那么在實際生活中,母親就一定溫和,父親就一定嚴厲嗎?學生舉例談談
明確:學生闡明明自己觀點舉例說明
老師小結:伴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的父母之愛也在成長。母愛不單單只有溫和,父愛也不單單只有嚴厲
母愛:溫柔(給孩子一種安全感)理智讓孩子獨立
父愛:嚴厲(給孩子權威和指引)寬容、耐心讓孩子有自信心
4、思考:作者認為怎樣才算擁有成熟的健康的靈魂?齊讀(9——10段選讀部分)
明確:樹立二個形象——母親的良知+父親的良知
5、區分愛的二種原則——連線題:幼稚的愛?成熟的愛?
會愛上你,因為我寂寞
因為你有錢,所以我愛你幼稚的愛
愛人者,人恒愛之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成熟的愛
你不愛我,我也不愛你了
明確:幼稚的愛——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先獲得愛才給予愛
成熟的愛——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先給予愛再收獲愛
六、本課收獲(小結):
1、文本信息篩選方法;定位—篩選——整合——提煉
2、關于“愛”——愛的途徑——努力,奮斗
愛的內涵——愛他人,愛自己
愛的升華——珍惜情感,學會感恩
七、傾訴愛——拓展延伸
1、為什么文章的題目叫“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可以換成“父母對孩子的愛”嗎?
明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應該是雙向的,相互的。在孩子的幼兒期是接受愛,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應該學會去愛別人,給與愛!這樣孩子才會趨向成熟!
2、寫一小段詩歌或者一小段文字向我們的父親母親表達我們的愛
明確:學生分享自己創作小詩或文字——老師適合點評
八、總結語——是啊,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趁著時光正好,我們不老,珍惜現在和未來的日子,愛就大聲說出來,愛就從行動開始,畢竟所謂父母與子女的緣分,有且僅有這一輩子了,,,,讓我們在這首《時間都去哪了》中結束今天關于愛的探討,探討暫時結束了但愛在一直延續......
推薦閱讀:龍應臺《目送》
畢淑敏《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推薦電影:《美麗心靈》
《海洋天堂》
高一教學設計6
一、這學期的指導思想:
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思想,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為主線,全面貫徹新課改精神,針對我校高一新生英語基礎差、底子薄的現狀,秉承“夯實基礎、狠抓雙基、改進學習方法、激發興趣、提高能力”的指導思想。在這學期的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堅持應用以下概念:
1.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應用能力,提高人文素質,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2.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練意志,激活思維,展示個性,發展心智,開闊眼界;
3.讓學生在使用英語的同時學習英語,讓學生變得優秀
用戶,而不僅僅是學習者。讓英語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實用的工具,而不是累贅,讓他們在使用和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受到輕松和成功的快樂,而不是無盡的煩惱和恐懼。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在一年級教五年級和八年級。因為是高一新生,學生和老師都很奇怪。所以我想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盡快融入新的班級。作為老師,我想在前兩周掌握學生的姓名、愛好和英語習慣。這樣,我不僅會獲得學生的信任,而且會在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特點的基礎上很好地進行教學。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
2.做好初高中的教學銜接,讓學生理解并適應高中的英語學習;
3.在培養學生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4.優化學生的英語學習方法,讓他們通過觀察、體驗和探索,充分發揮學習潛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四、班級課表:
高一要學第一、二模塊,共12個單元。我會為每個單元安排6-7個課時。每三周完成兩個單元的教學,一次測試,安排一次英語興趣班,以補充學生一些與課文相關的知識性、趣味性閱讀文章。增加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
五、具體教學措施
1、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逐步鼓勵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
2.注重課堂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3.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寫作業的基本能力。
4.高一英語教學在高一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因此,我想深入研究高考的教材和大綱,根據學科和學生的特點,研究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探索適合學生特點,愿意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教與學都是樂趣無窮的,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外語學習習慣,為學生高中三年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一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
《過秦論》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節選自賈誼的《新書》,原著分為上、中、下三篇,這里選的是上篇。作者通過對秦王朝興起、強盛、衰亡過程的敘述,議論了秦王朝成敗的緣由,以借古諷今。
通過單元提示,我們知道,《史記》和《漢書》等紀傳體史書的出現,標志著我國歷史散文取得了空前偉大的成就。要通過本單元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學生欣賞古典文學作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其中《過秦論》是本單元的重點課文,學習時,要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著重了解賈誼對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的分析,在朗讀和背誦過程中,注意掌握有關的文言文詞語和文言句式。
二、分析學生
我們的學生現在還延續初中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只滿足于盲目背誦,只顧掃清課本中的文字障礙,無法把課內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學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試前只是盲目機械地做題,考試時全憑主觀猜測,越是這樣越是缺乏興趣。針對這一現狀,本課教學將著眼于文學與歷史相融合,借文釋史,借史釋文,把語文與歷史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歷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作品為基礎,來說說如何幫助學生實現文史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歸納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文章結構層次,探究文中“敘”與“論”的關系,體會本課敘事時極力鋪張渲染,議論時使用對比論證的寫作特點,學習事實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
3、分析本文的語言特點:多重排比、夸張、對偶、對比、同義疊句的運用,使文章顯得氣勢非凡,而又耐人尋味。
4、了解賈誼對秦王朝迅速滅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諷今、實施仁政的意義。
設計依據: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古代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并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欣賞古代歷史散文的能力,養成思辨的習慣。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1、識辨課文中通假字,活用詞,古今異義詞,掌握重要實詞、虛詞及多義詞,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理解文章結構層次及寫作意圖,賞析本文的語言特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為:
注意對“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中心論點的正確理解。
設計依據:從學生文言知識薄弱的現狀出發,與高考中文言知識比重比較大相結合,主要為學生閱讀其它的文言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教學方法
1、提問討論法
2、講練結合法
3、范讀背誦法
六、教學程序
第二課時的要點是:解讀3、4兩段的文意,詳細深入理解文章結構層次,在此基礎上掌握秦由盛而衰的原因,為準確理解本文主旨———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作準備。
設計依據:《過秦論》篇幅較長,文言知識較豐富,文章豐厚,因此我設計用三課時教學本文。
七、教具安排
用投影儀打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做到心中有數;用錄音范讀課文,使學生受到情景教育,從內心深處產生美感,激發學習興趣。
設計依據:體現教具的直觀性。
八、教學過程
1、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復習,以加深理解,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2、對3、4段的學習仍應結合本地區學生基礎較差的實際,著重從熟讀入手,落實字詞(尤其古文言教學更應如此),在此基礎上深化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3、在復習鞏固與總結過程中,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和課文的完整性,切忌將文章講的支離破碎,影響其藝術美。
九、板書設計
―――――始強(內、外)
【攻】 ―――――日強(締交結盟)
―――――極盛(廢道焚書)
高一教學設計8
一、學情分析
今年我校順利完成高一招生任務,上游學生有所增加,但與整體相比,從入口看,學生來自全縣各鄉鎮,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特別是某些學校聽力設備不足,任課老師重視不夠,造成學生聽力差,閱讀能力差,從而導致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差。
其次,我們高一英語教師師資缺乏,38個教學班,現在只有16位老師在崗上課。送完高三畢業班的老師又面臨高三向高一的轉型。
高一第一學期是初中向高中的重要轉折點,學生能否在短期內快速適應高中英語學習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而上述兩點確實歷久彌新,需要我們切切實實克服的困難。
二、指導思想
在市、縣教研室的指導下,全面貫徹學校工作計劃,以年級組的工作計劃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為核心,抓好基礎,培養學生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
三、總體目標
1、完成年級組工作計劃中提出的各項工作要求。
2、尋找有效的措施,拿出有效的'培養思路,保障尖子生的穩定發展。
3、集體備課充分,作業批改及時,上課學生滿意率高。
4、期末考試成績與入口基礎相比有明顯提高。
四、具體措施
本學年完成必修四,時間緊,任務重。為了有效的完成本學年的教學任務,特制訂以下具體措施:
1、加大備課投入,發揮集體優勢。
我們的集體備課時間為周二下午和周四下午課外活動,每周至少一節聽評課活動,各取所長,各補所需,共同提高。為實現腦力資源共享,我們將更嚴格執行集體備課程序:個人深備—主備人說課—集體討論—修改完善---分頭執教—教后反思。
2、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根據高一學生特點,任課老師指導學生明確學習計劃,維持好課堂秩序,指導學生聽課、記筆記、及其它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力求把教學活動變成學生的思維體操。
3、狠抓英語基礎知識強調詞匯的記憶和詞匯量的積累。同時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每一模塊專門設置一節閱讀課,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4、書面表達方面,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及六步作文法。每周進行一次作文訓練,教師及時批改講評,且對卷面嚴格要求。
5、采取得力措施,促邊補弱。建立起詳細的弱科學生檔案,并做到四個優先,即課堂優先提問、課下優先輔導,作業優先批改,優先鼓勵談心,逐步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逐步提高成績。
6、加強對學生周末自主學習的指導,下發預習性學案,精選習題,認真批改,下周講評。
7、加強聽力訓練。每周利用兩個下午課外活動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并加強對學生聽力方面的指導。
高一教學設計9
一、教材分析:這一課題是高中《思想政治1·經濟生活》第三單元第八課第一框題的內容。主要闡述了財政的作用,財政收入與支出的渠道及二者關系,在這一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這一課題的學習,要引導學生認識政府是如何參與社會分配的,幫助學生領悟財政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學習這一課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高一年級的學生學習目的性明確,積極性高,通過半學期的學習,對于經濟生活有較強的興趣。根據這一課題的特點以及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有能力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自主探究,感悟到財政的'作用,但理解如何運用財政政策實現經濟平穩運行會有一定的障礙。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財政的含義和實質,了解國家預算和決算的含義。
2.理解財政的作用,尤其是如何運用財政政策實現經濟平穩運行。
3.知道財政收入的含義及具體獲取渠道,理解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能夠為政府增加財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能力。
4.了解財政支出的含義和具體用途,財政收支的對比關系,能根據政府職能合理安排財政支出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以大量的事實材料為背景,設置情境,教師點撥和總結,通過“創設情境---問題設置—學生合作探究以及師生合作”的方式學習知識。
2.學習方法主要為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法等。
3.教學方法主要是情境導入教學法、利用現代化手段教學法、分組競賽法、師生對話教學法。
�。ㄈ┣楦小B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我國財政的作用和原則,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2.關心財政支出的內容,xxx 國家與社會發展,增強主人翁意識。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
�。�1)財政的作用
(2)財政收支的對比關系
難點:
財政政策
五、教學過程:
環節一教學導入:,xxx入選“最具幸福感城市”三甲,你感受到了幸福嗎?如果你沒有感受到了,那我們今天一起來感受我們的幸福。幸福之旅從美麗的xxx國際體育中心開始。
1、創設情境
展示圖片:美麗的xxx國際體育中心,多媒體播放視頻(xxx投入400億,迎接七城會)
2、問題設置
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投資及相關建設能僅靠個人或企業嗎?為什么?如果不能,應該由誰來辦?政府哪來那么多錢提供這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
3、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看書和思考,教師總結
導入新課:國家財政
環節二新課教學
多媒體展示(板書)略
環節三新課教學
突破重點(分三組進行搶答)多媒體展示:
情境一:“xx五”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圖
情境二:
為解決xxx市居民跨區看病難等問題,xxx市制定并出臺了《xxx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實施意見》�!兑庖姟分赋觯闯赡耆嗣咳嗣磕�150元,其中:財政補助120元。
問題設置:這體現了財政的哪方面的作用?
多媒體展示:
情境三:嫦娥二號投入9億
情到,xxx將投入億元建設地鐵1號線一期和2號線一期、情境五: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國家財政投入的圖片。
問題設置:
�。�1)這些行業有什么特點?這些工程建設能否完全靠市場解決呢?為什么?
(2)這些大型工程建設體現了財政的什么作用?
情境六:視頻(通脹了)
問題設置:這體現了財政的哪方面的作用?如何理解該作用?請舉例說明。環節四新課教學
角色模擬:財政部長向大家介紹財政收入的含義和渠道,為增加財政收入提建議
分組探究:從八一橋、陽明路變化說一說xxx市財政支出
情境:比一比
財政收入與支出
環節五情感升華(從身邊事例談談對財政作用的感悟)
情境設置:xx五規劃中發揮財政作用xxx 民生,引導大家從身邊事例到大政方針,由淺入深,真心感悟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愿意xxx 民生、讓利于民,能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社會主義真是好!
合唱:社會主義好
環節六學生進行總結,教師感悟:發揮財政的作用,我們的幸福沒有終點!環節七布置課后作業
六、板書設計:
�。ㄒ唬﹪邑斦�
1.含義
2.本質
3.國家預算和國家決算
�。ǘ┴斦饔�
1、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2、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三)財政收入與支出
財政收入
�。�1)含義
�。�2)渠道
�。�3)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
2.財政支出
(1)含義
�。�2)具體用途
3.財政收入和支出的關系
�。�1)關系
�。�2)要求
七、教學反思:
這一課教學導入和教學過程中的多數事例是與xxx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有一定的地域特色,這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力求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有機統一。我們以往的政治教學往往停留重視知識忽視技能,重視結果忽視過程,重視教書,忽視育人。這一課設計的師生齊唱“社會主義好”,注重了我們以往忽略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真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課都設計地這么用心。
高一教學設計10
《齊桓晉文之事》是新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下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在兩千多年前,我國的思想領域曾經歷過一個輝煌的時代,真正地做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以后任何一個時代,我們在思想領域的變革都沒有當時那么巨大,形式都沒有當時那么多樣,內容都沒有那么自由。這個時代是: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們分別被稱為“圣人”和“亞圣”。任何一種哲學,都會創立自己的理想世界。比起道家的小國寡民、佛家的因果報應來說,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則誘人得多。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樂、仁義并施的王道樂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圖景。
一、教學目標
1.熟讀文本,總體感知全文。
2.疏通文意,弄懂大意,學習重要的實詞、虛詞及句式。
3.了解孟子的王道思想。
4.學習孟子迂回曲折的論辯方法。
二、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并歸納其規律。
思維發展與提升:鑒賞本文出色的論辯藝術,品味辯駁技巧和修辭方法。
審美鑒賞與創造:鑒賞本文出色的論辯藝術,品味辯駁技巧和修辭方法。體味并分析文章在論證說理方面的獨到之處。
文化傳承與理解:讓學生從文中體會學習孟子為政之道,樹立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領會孟子的思想在當今社會中的現實意義。
1.根據上下文來推斷詞句義;
2.體味并分析文章在論證說理方面的獨到之處。
高一的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孟子》中的篇章,有了一定的基礎,課前自學,查找相關背景資料,幫助理解文章。
《齊桓晉文之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在兩千多年前,我國的.思想領域曾經歷過一個輝煌的時代,真正地做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以后任何一個時代,我們在思想領域的變革都沒有當時那么巨大,形式都沒有當時那么多樣,內容都沒有那么自由。這個時代是:春秋戰國時期。大家能舉出當時比較有代表性的派別嗎?其中的儒家思想對我國文化乃至政治的影響都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們分別被稱為“圣人”和“亞圣”。對于孔子大家都非常熟悉,而對他的再傳弟子孟子就可能不太了解了。有誰能說說孟子的有關情況。
二、關于孟子
1.孟子其人(略)
2.《孟子》其書(略)
3.孟子思想
�、傩员旧啤�(凡人都可以為堯舜)
�、诿駷橘F,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本)
�、鄹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封建時代士大夫出世進退的準則)
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對國君傲然視之)
�、輨谛恼咧稳�,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義也。
[思考:為什么孟子的思想會被后世接受呢?]任何一種哲學,都會創立自己的理想世界。比起道家的小國寡民、佛家的因果報應來說,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則誘人得多。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樂、仁義并施的王道樂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圖景。這對于王者來說,自然是最好不過了,有什么比百姓歸附,國力強盛更令他們滿意的呢?對于老百姓來說,也是如此,有誰不樂意做太平盛世的人呢?
4.《孟子》的時代意義
當時的社會背景:①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
�、阝矣蟹嗜�,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
時代意義:孟子的思想具有明顯的進步性。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民貴君輕,在今天看來,它至少包括重視國家利益、反對特權意識、保護人民等多方面的含義。這種社會變革時期的新觀念,正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人道主義精神,至今在我們的思想領域里有著重大影響。孟子的追求是一種對社會出路的探索,他的求真的追求精神也是值得今天我們學習的。另外,《孟子》的散文成就極高,作為文化精粹,我們當然有研究、借鑒、繼承和發揚的必要。
5.“王道”和“霸道”
這是先秦時代一對相對的概念�!巴醯馈笔侨寮姨岢龅囊匀柿x治天下的政治主張;“霸道”指君主憑借武力、刑法、權勢等進行統治。孟子所處的時代是沿著霸道的方向前進的,凡是行法家主張,講求耕戰,富國強兵,便取得勝利。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當世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于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回答問題
1.教師和學生分別讀問話和答話,其他學生默讀。
2.分男女兩組分別讀問話和答話。
思考:
1.孟子和齊宣王談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孟子說服對方實行仁政,實現王道)
2.孟子的中心觀點是什么?(保民而王)
四、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兩個重點內容要掌握:一是重點的文言字詞(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這也是今天的作業(分類歸納)。一是文章要表達的觀點,作者是怎樣表達這個觀點的。具體到孟子這篇文章,就是要了解孟子的主要觀點,他是怎樣表達這個觀點的,孟子是怎樣一步步說服齊宣王的,也就是孟子的論辯藝術。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對我們大家也很實用。
二、串講課文:(列出基本層次)
三、迂回曲折的論辯藝術
齊宣王——畏難 孟子——解決
1.畏難
“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從齊宣王的日常生活入手,巧妙分析“以羊易�!�。
不忍之心—王道基礎:“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心悅誠服
2.信心不足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比喻說理:“百鈞”“輿薪”“挾太山以超北�!薄盀殚L者折枝”。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3.大欲—對心中“大欲”念念不忘:“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激—然后快于心與:“肥甘”“輕暖”“采色”“聲音”“便嬖”。緣木求魚的比喻,齊宣王的迷夢被擊碎。(先破后立)
四、語言特點
一篇好的文章,決不能只有思想,而沒有血肉,更不能缺少必要的修飾。語言的運用就特別強調修飾的功夫。為了把自己的思想準確、恰當、得體地傳達出來,課文使用了較多的語言手段,使思想、情感的表達達到了完美的程度。這些手段是比喻、排比等修辭格的運用和適當的神態描寫。
1.比喻:比喻這種修辭格,是文學語言的重要的表達形式之一。使用得好,將使文章既具有生動的直觀性,又能夠揭露事物的本質。
①“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來突出宣王的“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同樣是力能做到而不做,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凇皰短揭猿焙!迸c“為長者折枝”形象地對比出前者是絕對做不到的,而后者不過是舉手之勞。
�、邸疤煜驴蛇\于掌”這個比喻,具體形象地說明了王天下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堋熬壞厩篝~”的比喻,和孟子其他許多比喻一樣,已變成今天習用的成語,它形象地說明了齊宣王要以區區之齊去戰勝八倍于自己的各諸侯國是多么愚蠢,這個生動的比喻,徹底打碎了齊宣王的幻想,猶如當頭棒喝,使文勢如懸崖墜石,有千鈞之力。
有人統計,《孟子》全書共261章,其中,有93章使用了比喻,數量達159處之多。漢趙岐《孟子題詞》說:“孟子長于比喻,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笨芍^說到了點子上。
2.排比
排比的運用,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它是散句中的整句,首先形成文章參差錯落之美,又聲調鏗鏘,富于音樂性,在內容上既對文章進行拓展,又突出思想,加強感情,使文章氣勢盛壯這種方法運用得好,則能使文采斐然,行而遠矣。
�、偃纭叭粍t一羽之不舉……為不用恩焉”,這一組排比句,以不可辯駁的氣勢說明“不能”是有別于“不為”的。它的淺顯易懂,還由于排比之中兼用了比喻的手法,真正是以簡御繁地把難懂的道理輕松自然地講得清楚明白。
�、凇盀榉矢什蛔阌诳谂c……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這一組排比句,則是不厭其煩地故意揣度,既擴充了文章的內容,又使齊宣王為生活奢侈而自感慚愧,并進而去檢點自己,包含了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又迫使齊宣王朝著王天下的方向邁進。
�、邸敖裢醢l政施仁……皆欲赴愬于王”,這一組排比句,從“仕者”“耕者”“商賈”和“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等四個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發政施仁”的好處,在齊宣王面前顯示了巨大的誘惑力,展開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美麗遠景。
�、堋拔瀹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四個排比句,形象地寫出了小農生產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情景,不但加強了思想上的說服力,而且加強了情緒上的感染力。
3.適當的神態描寫
孟子引導齊宣王說出“大欲”時,齊宣王“笑而不言”,這一筆寫出齊宣王欲霸天下而又躲躲閃閃不那么理直氣壯的神態,極盡傳神之妙。
五、作業
學生歸納文言知識。
六、板書
提出并明確話題(王道—霸道)——實行王道
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論點,肯定齊宣王能夠“保民而王”——不忍之心
齊宣王未能實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為——推恩天下
反面論述“霸道”危害,敦促齊宣王實行王道——推行仁政
闡述實行王道的具體措施——制民之產
高一教學設計11
一、設計思想:
依據新課程理念支撐,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生成知識。
二、教材分析
征稅和納稅是國家分配的重要環節,是財政收入的重要內容,承接上一框題,同時也是現代公民應該而且必須掌握的知識,在整個教材體系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三、教法與學法
情境教學法,講授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稅收的含義及其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地位;
�。�2)了解稅收的基本特征及其關系;
�。�3)知道我國的主要稅種;
�。�4)知道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的含義及其作用;
�。�5)理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6)知道偷稅、欠稅、騙稅、抗稅等違法行為。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辨別比較的能力,觀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理解個人所得稅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理解公民在納稅問題上應具有的權利和義務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納稅光榮、偷稅可恥的觀念,增強主人翁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1)理解個人所得稅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2)正確理解公民在納稅問題上應具有的權利和義務意識。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情景創設、激趣設疑
教師活動:塑造陳膽大形象,引出話題
設計意圖:調動興趣,引出新課。
�。ǘ┬抡n教學:情景分析、層層遞進
第一階段陳膽大意氣風發
教師設計問題:同學們,關于個稅,你了解多少呢?學生: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完成個人所得稅的講解。同時為后續講解做鋪墊。
第二階段陳膽大陷入困境
教師創設如下對話情景。
他問王副局長:“王局長,我也知道應該依法納稅,可目前我的企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能不能給我們企業的稅收打個折��;如果不能打折,我實在交不起了,我就不交了;要不你們稅務部門給我提供銀行貸款的擔保,我貸出來再交稅。”
王局長是相當的為難��!
問題:同學們,王局長為什么這么為難?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討論派代表談。
預設:(略)
引申:稅收的三個特征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稅收的無償性要求它具有強制性,而稅收的強制性又是無償性的保障;稅收的無償性和強制性又決定了稅收必須具有固定性。
總結: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國家參與社會財富的分配。(本質)
設計意圖:講解稅收的本質及其特征。
�。ㄟ^渡):陳膽大再次把主意—稅收上,他的人生從此偏離了一條正常的航道。
創設如下情景:
甲說:我們安排會計,做兩套帳。一本是內部帳,一本外部帳,多隱瞞收入,發票盡量少開,能不開就不開。
乙說:拖,拖死他,來了就說沒錢。
丙說:把職工名冊改一下,弄一些殘疾證,來騙點稅收優惠。
丁說:下次,稅務的人來時候,你先躲一下,我們把他們轟出去。
問題:大家說說,這些都是些什么行為�。∵@些做法可行不可行?
預設:略
設計意圖:講解違反稅法的四大表現。
(過渡):陳膽大偷逃增值稅及抗稅而入獄。
問題:增值稅是一種什么樣的稅?
預設:(略)
設計意圖:講解增值稅,同時為后續講解鋪墊。
第三階段陳膽大鋃鐺入獄
過渡并創設情景讓同學們討論一下觀點:
觀點一:錢是我辛辛苦苦賺的,交給國家,我一分好處都沒有得到!
觀點二:交上去的錢也不知道去哪里了(稅去哪了),交了白交?
觀點三:我已經交了那么多的個人所得稅了,這次的判決對我實在不公平的。
問題: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將如何勸說呢?你可以微信傳天下。
預設:略
設計意圖:講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并促成情感升華。
�。ㄈ⒄n堂結尾:情景回歸、總結升華
設計意圖:總結歸納,鞏固知識,形成體系
七、教學結尾:課堂諍言
稅收,一個牽動千萬百姓神經的話題;
稅收,一個需要社會共同承擔的責任。
兩個稅種,促進公平彰顯民生情懷;
三大特征,組織財政折射國家智慧。
四種表現,偷盜國家資產影響社會和諧;
讓我們永存公民之心,常履納稅之責,心系蒼生,稅解民憂。
設計意圖:體現特色,形成有限課堂無盡回味
高一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 理解意象,通過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 把握本課思想內容,在課堂上背熟一部分課文
3. 體會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義
�。ń虒W重點,難點)
1.朦朧詩的特點
2.把握作者情感
3.丁香姑娘的含義
4.真正做到課堂背誦
�。ń虒W方法)
1.朗讀法:朗讀課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
2.啟發法:通過圖畫進行引導啟發
3.探討法: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ㄕn時安排)
兩課時
�。ń虒W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ń涣鲗耄翰捎糜哪仡櫡�,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中導入新課──前些天我們學校有人把一首古詩給改了,這首詩的名字叫“春曉”�!按簳浴北桓某桑骸按好卟挥X曉,處處蚊子咬……”大家知道后兩句嗎?(灑下敵敵畏,不知死多少)《學生笑──調動氣氛》
上星期又有一位同學把一首現代詩給改了,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詩嗎?(學生沉默或答錯),大家都不知道?恩,這讓我感到很高興,因為這樣我就知道這首詩不是我們班上的同學改的,這首詩改的水平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我給大家念幾句,看看你們能不能想到是那首詩被改:你站在**樓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蚊子裝飾了你的床帳,你裝飾了蚊子的夢。(**根據自己學校教學樓的名字自行修改)
�。ㄒ龑W生回憶起“斷章”)斷章是一首朦朧詩,朦朧詩是一種追求朦朧意境,注重暗示,注重象征,善于用意向表達意境的立意多元化的詩,而意象是指具有某種意義的實物(板書),大家喜歡“斷章”這首詩嗎?(……)那大家喜歡朦朧詩嗎?(……)(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應的回答)
喜歡的同學要注意了,因為今天我給你們講的課就是一首極為經典的朦朧詩,不喜歡的同學更要注意了,因為我相信你們聽完這堂課后就會喜歡上朦朧詩的�,F在請大家翻開課文,請大聲告訴我,今天我們要上的課叫什么?(雨巷,在黑板上寫出“雨巷”)
�。ǘ├首x
請大家跟我一起看黑板(指著“雨巷”)。大家來說說看在你們心中“雨巷”是什么樣的一種景?(……)好,大家都說出了自己心中的“雨巷”,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詩人是怎樣表達他心中的“雨巷”,而這種“雨巷”憑什么成為百年經典。好,下面請**同學為我們朗讀一下這首詩,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要注意找出詩中的“意象”,同時注意這幾個字詞:頹圮,太息,彳亍。《意象是指具有某種意義的實物(指著板書強調),大家不要找錯了�!�
(朗讀完后進行點評,可從普通話標準,節奏輕重急緩,感情是否豐富等方面進行點評)
�。ㄈ┳骷医榻B,寫作背景
大家說“雨巷”這首詩寫得美不美?(美)剛才我也說了,這首詩是中國朦朧詩的百年經典。那么對于這么出名的詩,有誰能夠向我們介紹一下它的作者跟寫作背景呢?(明確: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队晗铩肥谴魍娴某擅骱颓捌诘拇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匯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匯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適當板書)
�。ㄋ模┱乙庀螅�6個:油紙傘,雨巷,丁香,我,姑娘,籬墻)
(五)分析課文,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
這首詩的開頭給我們的信息是什么?(雨巷)
�。ㄔ诤诎瀹媹D)雨巷,它是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它給我們的感覺是什么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誰撐著油紙傘(作者=我),我在干么?(獨自彷徨)。為什么彷徨?(讀詩一定要聯系寫作背景,在作者介紹中我說過因大革命的失敗,作者一度迷失自己,他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他迷茫,他哭悶,所以他彷徨著,沒有目的,沒有方向的胡亂走著)這時我的心里又是怎樣的?(凄清,迷茫,苦悶,徘徊)
這時候的“我”,就只在不斷彷徨,苦悶嗎?(不是)
雖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里并沒有放棄追求,“我希望逢著……的姑娘”。丁香一樣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來的虛構的人物,如果我們在畫上添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那整幅畫給我們的感覺又是怎樣?(希望,追求)
既然“我”是充滿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終怎樣了?實現了嗎(沒有,希望破滅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滅了──她默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那“我”最終就是以失望跟幻滅結尾嗎(不是的,我依舊是充滿希望──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圖,經過分析我們不難知道這首詩所表達的是“追求與幻滅,希望與失望的雙重情調”,“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感”。
�。┓治鲆庀�
剛才我們從整體上把握了這首詩,現在我們要對這首詩進行具體分析。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明確與朦朧并存,也就是說它的意境是明確于朦朧并存。意境是通過意象來表達的,所以要把握意境就得從意象入手,剛才我們已經找出了6個意象,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意象是如何集明確與朦朧于一身的:
第一個是油紙傘。明確:這是件真實的雨具。朦朧:油紙傘不比自動傘,它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
第二個是雨巷。明確:下著雨的'江南小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朦朧: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第三個是我。明確:“我”就是指詩人自己。朦朧:指像詩人那樣迷失方向,處彷徨苦悶,找不到出路的先進青年。
給大家分析了三個意象,大家現在應該知道如何理解朦朧與明確并存了吧(知道)。那剩下的三個就當作家庭作業,同學們帶回去好好思考,下節課我來提問。
�。ㄆ撸┮龑П痴b
請同學們找出上半部分詩中的動詞(撐,彷徨,逢,結著,是有……)
請大家跟我一起朗讀一遍這首詩(……)現在合上課本,看黑板試著回憶:
動詞(撐,彷徨,希望逢,結著,是有……)
撐著什么東西(油紙傘),撐著油紙傘干嘛?(獨自彷徨)彷徨在哪?(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詩人僅僅在彷徨嗎,不(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姑娘是怎么樣的?(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先寫顏色,再寫芬芳,最后寫憂愁?《舉個例子:有人在1000米外拿著999朵玫瑰向你走來,因為太遠,模糊,你看不清楚到底前方是什么。這時映入你腦海的先是一團紅(顏色),等到看清是玫瑰時,大家就會聞到玫瑰撲鼻的香(味道──芬芳)那時大家會不會想:“這么多玫瑰是送給誰?給我的嗎?”(內心──憂愁)》
這個姑娘在干嗎(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哪(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作業:1.分析剩下的三個意象
2.完成課后作業
第二課時
�。ㄒ唬� 導入
放“雨巷”的朗讀帶
�。ǘ� 分析意象
1. 籬墻。明確:一堵墻。
朦朧:(這個籬墻是頹圮)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
2. 丁香。明確: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朦朧: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
3. 姑娘。明確:一個女孩子。朦朧:象征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
�。ㄈ┰姼璧难喉�
《雨巷》共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復出現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詩中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四) 課堂練習:解讀課后習題。
�。ㄎ澹� 復習全文
�。� 作業:把剩下的練習完成。
2.預習下一節課
高一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兩個集合的并集與交集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2)能使用Venn圖表示集合的并集和交集運算結果,體會直觀圖對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掌握的關的術語和符號,并會用它們正確進行集合的并集與交集運算。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實例的分析、思考,獲得并集與交集運算的法則,感知并集和交集運算的實質與內涵,增強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集合的并集與交集運算法則的發現、完善,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認識客觀事物,發現客觀規律的興趣與能力,從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交集、并集運算的含義,識記與運用.
難點:弄清交集、并集的含義,認識符號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三)教學方法
在思考中感知知識,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知識,在獨立鉆研和探究中提升思維能力,嘗試實踐與交流相結合.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
提出問題引入新知 思考:觀察下列各組集合,聯想實數加法運算,探究集合能否進行類似“加法”運算.
(1)A = {1,3,5},B = {2,4,6},C = {1,2,3,4,5,6}
(2)A = {x | x是有理數},
B = {x | x是無理數},
C = {x | x是實數}.
師:兩數存在大小關系,兩集合存在包含、相等關系;實數能進行加減運算,探究集合是否有相應運算.
生:集合A與B的元素合并構成C.
師:由集合A、B元素組合為C,這種形式的組合就是為集合的并集運算. 生疑析疑,
導入新知
形成
概念
思考:并集運算.
集合C是由所有屬于集合A或屬于集合B的元素組成的,稱C為A和B的并集.
定義:由所有屬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組成的集合. 稱為集合A與B的并集;記作:A∪B;讀作A并B,即A∪B = {x | x∈A,或x∈B},Venn圖表示為:
師:請同學們將上述兩組實例的共同規律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
學生合作交流:歸納→回答→補充或修正→完善→得出并集的定義. 在老師指導下,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探究問題共性,感知并集概念,從而初步理解并集的含義.
應用舉例 例1 設A = {4,5,6,8},B = {3,5,7,8},求A∪B.
例2 設集合A = {x | –1
例1解:A∪B = {4, 5, 6, 8}∪{3, 5, 7, 8} = {3, 4, 5, 6, 7, 8}.
例2解:A∪B = {x |–1
師:求并集時,兩集合的相同元素如何在并集中表示.
生:遵循集合元素的互異性.
師:涉及不等式型集合問題.
注意利用數軸,運用數形結合思想求解.
生:在數軸上畫出兩集合,然后合并所有區間. 同時注意集合元素的`互異性. 學生嘗試求解,老師適時適當指導,評析.
固化概念
提升能力
探究性質 ①A∪A = A, ②A∪ = A,
③A∪B = B∪A,
�、� ∪B, ∪B.
老師要求學生對性質進行合理解釋. 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形成概念 自學提要:
�、儆蓛杉系乃性睾喜⒖傻脙杉系牟⒓�,而由兩集合的公共元素組成的集合又會是兩集合的一種怎樣的運算?
�、诮患\算具有的運算性質呢?
交集的定義.
由屬于集合A且屬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稱為A與B的交集;記作A∩B,讀作A交B.
即A∩B = {x | x∈A且x∈B}
Venn圖表示
老師給出自學提要,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我學習交集知識,自我體會交集運算的含義. 并總結交集的性質.
生:①A∩A = A;
②A∩ = ;
�、跘∩B = B∩A;
�、蹵∩ ,A∩ .
師:適當闡述上述性質.
自學輔導,合作交流,探究交集運算.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終身發展培養基本素質.
應用舉例 例1 (1)A = {2,4,6,8,10},
B = {3,5,8,12},C = {8}.
(2)新華中學開運動會,設
A = {x | x是新華中學高一年級參加百米賽跑的同學},
B = {x | x是新華中學高一年級參加跳高比賽的同學},求A∩B.
例2 設平面內直線l1上點的集合為L1,直線l2上點的集合為L2,試用集合的運算表示l1,l2的位置關系. 學生上臺板演,老師點評、總結.
例1 解:(1)∵A∩B = {8},
∴A∩B = C.
(2)A∩B就是新華中學高一年級中那些既參加百米賽跑又參加跳高比賽的同學組成的集合. 所以,A∩B = {x | x是新華中學高一年級既參加百米賽跑又參加跳高比賽的同學}.
例2 解:平面內直線l1,l2可能有三種位置關系,即相交于一點,平行或重合.
(1)直線l1,l2相交于一點P可表示為 L1∩L2 = {點P};
(2)直線l1,l2平行可表示為
L1∩L2 = ;
(3)直線l1,l2重合可表示為
L1∩L2 = L1 = L2. 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歸納總結 并集:A∪B = {x | x∈A或x∈B}
交集:A∩B = {x | x∈A且x∈B}
性質:①A∩A = A,A∪A = A,
�、贏∩ = ,A∪ = A,
③A∩B = B∩A,A∪B = B∪A. 學生合作交流:回顧→反思→總理→小結
老師點評、闡述 歸納知識、構建知識網絡
課后作業 1.1第三課時 習案 學生獨立完成 鞏固知識,提升能力,反思升華
備選例題
例1 已知集合A = {–1,a2 + 1,a2 – 3},B = {– 4,a – 1,a + 1},且A∩B = {–2},求a的值.
【解析】法一:∵A∩B = {–2},∴–2∈B,
∴a – 1 = –2或a + 1 = –2,
解得a = –1或a = –3,
當a = –1時,A = {–1,2,–2},B = {– 4,–2,0},A∩B = {–2}.
當a = –3時,A = {–1,10,6},A不合要求,a = –3舍去
∴a = –1.
法二:∵A∩B = {–2},∴–2∈A,
又∵a2 + 1≥1,∴a2 – 3 = –2,
解得a =±1,
當a = 1時,A = {–1,2,–2},B = {– 4,0,2},A∩B≠{–2}.
當a = –1時,A = {–1,2,–2},B = {– 4,–2,0},A∩B ={–2},∴a = –1.
例2 集合A = {x | –1
(1)若A∩B = ,求a的取值范圍;
(2)若A∪B = {x | x<1},求a的取值范圍.
【解析】(1)如下圖所示:A = {x | –1
∴數軸上點x = a在x = – 1左側.
∴a≤–1.
(2)如右圖所示:A = {x | –1
∴數軸上點x = a在x = –1和x = 1之間.
∴–1
例3 已知集合A = {x | x2 – ax + a2 – 19 = 0},B = {x | x2 – 5x + 6 = 0},C = {x | x2 + 2x – 8 = 0},求a取何實數時,A∩B 與A∩C = 同時成立?
【解析】B = {x | x2 – 5x + 6 = 0} = {2,3},C = {x | x2 + 2x – 8 = 0} = {2,– 4}.
由A∩B 和A∩C = 同時成立可知,3是方程x2 – ax + a2 – 19 = 0的解. 將3代入方程得a2 – 3a – 10 = 0,解得a = 5或a = –2.
當a = 5時,A = {x | x2 – 5x + 6 = 0} = {2,3},此時A∩C = {2},與題設A∩C = 相矛盾,故不適合.
當a = –2時,A = {x | x2 + 2x – 15 = 0} = {3,5},此時A∩B 與A∩C = ,同時成立,∴滿足條件的實數a = –2.
例4 設集合A = {x2,2x – 1,– 4},B = {x – 5,1 – x,9},若A∩B = {9},求A∪B.
【解析】由9∈A,可得x2 = 9或2x – 1 = 9,解得x =±3或x = 5.
當x = 3時,A = {9,5,– 4},B = {–2,–2,9},B中元素違背了互異性,舍去.
當x = –3時,A = {9,–7,– 4},B = {–8,4,9},A∩B = {9}滿足題意,故A∪B = {–7,– 4,–8,4,9}.
當x = 5時,A = {25,9,– 4},B = {0,– 4,9},此時A∩B = {– 4,9}與A∩B = {9}矛盾,故舍去.
綜上所述,x = –3且A∪B = {–8,– 4,4,–7,9}.
高一教學設計14
高一上學期是高中教育的起始階段,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使學生圓滿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在各方面能夠健康發展,把英語教學搞的有聲有色,必須有一個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特制定高一英語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課標”的具體表現,是學生學習的“藍本”�,F在使用的北師大版的英語教材高一上學期有倆個模塊,必修一和必修二。必修一有三個單元,必修二三個單元,總共六個單元。每個單元里有四課,共二十四課。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要話題開展聽說讀寫活動。比如第一單元就是圍繞生活方式而開展的的閱讀課,聽力課,以及口語訓練和寫作課等。話題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學生了解熟悉便于更好的掌握知識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性,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做好初高中的教學銜接工作,讓學生了解和適應高中的英語學習。
3、在培養學生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
4、優化學生的英語學習方法,使他們能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主動學習的方法,充分發揮自己學習的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學生現狀分析
針對我所帶的高一3,5班學生成員構成復雜,大部分來自農村,城區學生少,普遍英語底子差,基礎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發音不標準的實際情況,打算在高一起始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本著低起點,爬坡走,抓習慣的原則,長期不懈地抓好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習慣養成。指導思想是堅持“狠抓雙基,改進學法,激發興趣,提高學習英語的能力”。
四、工作措施
1、繼軍訓后結合學生初中英語實際狀況,用倆個星期復習初中教材,為平穩向高中教材過度奠定基礎,梳理初中知識,配發相應練習,通過習題講練,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順利進入新教材的學習。
2、為了使學生打牢基礎不至于出現知識斷層,本學期要有計劃的把學生初中學過的但掌握不好的時態,句式,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動詞不定式以及部分掌握不好的詞匯,短語,句型分插于新課教學中。
3、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新教材,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認真備課、上課,認真進行自習輔導和批改作業。
4、單詞一直是學生的難點、薄弱點,直接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要重視詞匯教學,狠抓單詞的記憶與鞏固以及對詞匯的意義與用法的掌握。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單詞記憶方法和養成勤查詞典的習慣。
5、為了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從高一就開始就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除了利用課堂上的時間外,還堅持每周三次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集體放聽力。
6、堅持每周一次作文訓練,訓練題材、方法力求多樣化,并能及時進行講評。鼓勵學生寫英文日記,對個別英語特差的學生盡量多批改、多指導。
7、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高中教學的重點,也是高考的重頭戲。在單元教學中專門抽出一節課作為閱讀課,并且有計劃的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
8、集體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整體教學水平的有力保證,有利于經驗豐富的教師與年輕教師互為補充、共同提高。堅持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集體備課前先確立一名中心發言人,由中心發言人先確定下周所教模塊的重點、難點及在高考中的比重及為完成教學內容所用的教法,然后全組人員共同探討,后確定下來。每天的集體備課與說課,備課組長要負責組織,定時間、定地點、定主講人。
9、加強聽評課。聽課、評課,取長補短。教師教學各有風格,教師間應互相聽課,可以聽本校的,也可以到外校聽課,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共同提高。
10、堅持教學研究和相互聽課,向同行學習,積極上網,利用網絡資源的優勢,解決自己教學中的疑難和困惑。
五、專業成長計劃
作為一名新教師,首先對教材吃透,對班里學生的英語水平詳細了解。多去聽其他老師講課,學習講課經驗。多看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有助于掌握教學技巧,了解高中生的成長心理。積極參與備課。其次,多參與教研教改活動,了解教育動向。業精于勤荒于嬉,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
高一教學設計15
學生活動設計
1.組識學生進行三次誦讀: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領會主旨;第三次,背誦,領會莊子的風格。
2.組織學生制作文言知識卡片,以養良好習慣。
3.組織學生討論莊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嘆的內容,深入把握主旨。
教具準備: 投影儀 課件
一、明確目標
1.初步了解莊子其人
2.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
3.當堂背誦,領會主旨,鑒賞語言及表達技巧
二、教學步驟
(一)導入語:
著名學者南懷瑾這樣說:“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倒,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
千百年來,道家思想對亂世中飽經創傷的心靈給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莊子,魯迅先生曾在《漢文學史綱要》中這樣評價過他:“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苯裉煳覀兙蛠砀惺芷湮恼瞒攘�。
(二)介紹莊子.(師生共同完成)
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大體與孟軻同時或稍后。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稱“老莊”。
莊子的思想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別,在認識上走向相對主義。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莊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建議該部分換用一些感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對莊子的興趣和喜愛,不要讓人誤以為你對莊子有厭惡之感)
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秋水》是《莊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對話的形式,討論了“價值判斷的無窮相對性”的`問題。
課文節選《秋水》開頭的一段,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聽錄音磁帶
2.組織學生誦讀課文,制作文言知識卡片
第一次誦讀,正音正字,疏通文字。
�、僬簦�
涘(sì) 渚(zhǔ) 少(shǎo) 殆(dài)
�、谥谱魑难灾R卡片(不是完全詳盡的)
卡片一:古今異義
至于北海(至:動詞“到”,于:介詞)
望洋向若(聯綿詞,仰視的樣子)
大方之家(修養高,明白事理)
秋水時至(時令,季節) 卡片二:通假
不辯牛馬(辯,通“辨”)
涇流之大(涇,通“徑”)
卡片三:詞類活用
順流而東行(名詞用作狀語,向東)
少仲尼之聞(形容詞作動詞,小看,也可以理解為意動用法,以……為少)
輕伯夷之義(形容詞作動詞,輕視,也可以理解為意動用法,以……為輕)
卡片四:文言句式
以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莫若己)
我之謂也(用“之”幫助賓語前置,謂我也)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
卡片四:一詞多義
涇流之大(代詞,這樣)有教師對“之”的用法提出質疑,有待查實
我之謂也(結構助詞,幫助賓語前置)
仲尼之聞(結構助詞,的)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詞,因)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介詞,被)
第二次誦讀,理清思路
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課后練習一)
�、俸硬谑裁辞闆r下欣然自喜?
�、诤硬疄楹巍笆夹涿婺�,望洋向若而嘆”?
�、酆硬疄槭裁凑J為自己“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3.指導學生背誦課文,討論以下問題
(1)全文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大意各是什么?(以下開始板書)
層意 連接語
第一層:黃河的寬闊;河伯的驕傲自滿 于是焉
第二層:北海的壯闊;河伯自愧弗如 于是焉
(2)河伯引“聞道百,以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評自己“以天下之美盡在己”的狂妄自大。
(3)河伯引“少仲尼之聞,輕伯夷之義”的作用是什么?
批評自己的盲目崇拜。
(4) 本文屬于一篇寓言故事,在這則故事寫河神認識的前后變化時,采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
明確:對比(見板書)
(5)從這些對比中,我們可以獲得哪些啟示呢?(啟發學生敞開思路,大膽發表看法)下述觀點都符合文意:
人貴自知之明;謙受益,滿招損;自大由于無知;知恥者近乎勇(知恥而后勇)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有比較才能有鑒別。
(6)通過這篇課文,你認為莊子的文章有什么特點?
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想象豐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創造性,善用對比。
第三次全體同學試背《秋水》
總結、擴展
《秋水》我們學的只是開頭的一段。 《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對話的形式,討論“價值判斷的無窮相對性”的問題。莊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對話來討論玄妙的哲學問題。課文這一段河、海的對比,實際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貴賤之類的看法,然后一層深一層地引到漫無邊際的認識海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外閱讀《秋水》全文。
另外,莊子作為我國古代八大笑星之一,他的很多言行都是很特立獨行的,大家可以多閱讀一些他的故事,這樣可以更深刻地體會他的哲學思想.
附:板書設計
秋 水
《莊子》
黃河寬闊 不辨牛馬 北海壯閱 不見水端
↓于是焉 ↓于是焉
河伯自大 欣然自喜 望洋興嘆
為盡在己——狂妄自大 始吾弗信——盲目崇拜
總體評價:
體現了文言文教學的根本——落實字詞
10——15分鐘的朗誦時間安排,體現文言教學的重點
【高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一歷史教學設計12-21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07-11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12-30
高一物理教學設計02-08
高一歷史人教版教學設計04-23
高一音樂獲獎教學設計09-04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07-06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精】11-22
高一化學硝酸教學設計05-31
高一物理教學設計8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