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化自信”與“文化他信”》閱讀答案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有助于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知識點。那么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化自信”與“文化他信”》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文化自信不僅在于自己的決心有多大,聲音有多高,歷史有多久,還在于人家是否信服,有沒有“他信”。在當今時代,面對大發展大變革的世界格局,面對各種思想文化更加頻繁的交流、交融、交鋒,誰占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能夠更好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近些年來,西方學術界逐漸認識到,人類中心主義是導致包括生態危機在內的全球性危機的罪魁禍首。人類中心主義以人的利益為認識、實踐的出發點和歸宿,認為自然的價值在于其對人類的有用性,而沒有給予自然足夠的人文關懷。生態思想家帕斯莫爾認為,基督教鼓勵人們把自己當作自然的絕對主人,對人來說所有的存在物都是為他安排的。這正是當今西方文化的死穴。人類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克服人類中心主義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當務之急。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指出:避免人類自殺之路,在這一點上現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準備的,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法的中華民族。什么是“獨特思維方法”?就是以“中”為度、以“和”為貴。《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達道也。”“中”“和”二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如何擺正人與自然關系方面,中華文化積累了豐富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類中心主義的一劑良方。中華文化一方面注重人在天地之間的地位與作用,強調“惟人,萬物之靈”;另一方面注重天地本身的價值,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認為人必須遵從自然規律。中華文明之所以能成為數千年未曾中斷的文明,根源正在于“頂天立地”、中正通達,正在于我們將“與天地參”而不是將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滿足欲望作為人類的使命,正在于我們擺正了人在天地之間的位置。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我們都把“和”視作天下之大道,希望萬國安寧、和諧共處。當今中國倡導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他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就是以“和”為貴的最好例子。俄羅斯《導報》這樣評價:“對中國來說,‘一帶一路’與其說是路,更像是中國最重要的哲學范疇――‘道’。”何為“道”?英國思想家羅素曾說:“中國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襲數千年,若能夠被全世界采納,地球上肯定會比現在有更多的歡樂祥和。”他所說的“生活方式”,其實質正是中國人所說的“道”,生生不已、和而不同的“道”。“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大合唱,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
(摘編自葉小文《“文化自信”與“文化他信”》)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歷史發展的各個時代,只要占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就能更好地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B.人類中心主義利用自然,讓自然為人類服務,強調利益至上,從不關懷自然。
C.弊端重重的人類中心主義亟須克服,中華民族的中道智慧是克服它的一個好辦法。
D.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在對人與天地的關系的認識上是不同的,中華文化認為應遵從自然規律和人們的欲望。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人類中心主義會帶來全球危機,接著闡述了其內涵,并以基督教為例,指出人類中心主義會危害西方文化。
B.文章第二段對比論證了中西方在對待人與自然關系上的做法,然后指出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類文明。
C.文章第四段在論證中指出中華文化崇尚“和”,而“一帶一路”建設就是“和”的思想的具體體現。
D.文章著重論述了人類中心主義和中華文化中“中”“和”的思想,指出后者可以為克服前者的弊端提供有益的借鑒。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人類文明現在面臨發生質變的可能,克服人類中心主義、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刻不容緩。
B.中華文明數千年來未曾中斷,主要是因為堅守中正通達的思想和中庸之道,擺正了人在天地間的位置。
C.“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宏大設想,“一帶一路”是實現它的具體體現,將實現沿線國家一起長久可持續發展。
D.羅素所說的“生活方式”特指中國人所說的“道”,如果得到全世界采納,人類將更加歡樂祥和。
1、C
2、B
3、B
【《“文化自信”與“文化他信”》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文化自信須以文化自覺為基礎》閱讀答案01-19
《文化自信的底氣從何而來》閱讀答案01-21
《文化創新與文化自覺》閱讀答案01-19
讓文化自信具有更堅實基礎閱讀答案01-29
《禮俗文化》閱讀答案11-09
“中醫文化”閱讀答案11-21
《文化自信是強大的精神力量》閱讀答案01-20
《以傳統節日涵養民族文化自信》閱讀答案01-19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閱讀答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