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伏天不能吃什么
三伏天飲食禁忌
在三伏天要注意做好防暑工作,除了要知道應該吃什么外,還應該留意飲食禁忌,那么三伏天不能吃什么呢?三伏天飲食禁忌有哪些?
三伏天不能吃冰
漢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寫道,要治療傷暑(中暑),第一步就是“先以熱水灌之,令汗出”,因為熱水含有能量,會讓毛孔打開來排汗,解除熱氣悶在身體里的狀況,而冰水則有“阻擋”作用,不利氣血循環。
1、月經前期或月經期間
中醫說月經期間子宮容易收縮,造成經痛或經血難以排除干凈,長期會有經期不順的問題。
2、飯后
胃內的溫度急劇下降,容易造成胃脹、消化不良,甚至絞痛、腹瀉。
3、劇烈運動后
從養生的角度說劇烈運動后會讓胃腸道的血管突然收縮,引起腹瀉或腹痛。
小貼士:冰對嗓子也有刺激,有哮喘的人不能多吃,防止哮喘復發。
三伏天飲食養生原則
1、三伏飲食新鮮干凈
中醫認為,胃為后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欲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卜、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2、三伏飲食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癥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3、三伏天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并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4、三伏飲食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于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養生吃什么
關于三伏天養生的吃食,明間有很多諺語,北方一直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南方人三伏天吃的各有不同,略舉一二:上海“頭伏餛飩二伏茶”,杭州“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個金銀蹄”,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上海人平時就喜歡做大餛飩吃,入伏了還是吃大餛飩,顯示了其勤儉節約的民風。
北方三伏天養生吃面食
在餃子、面條、烙餅這三種面食當中,以烙餅的烹調方式最好。飲食小常識認為,烙餅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過水,各種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最小。餃子和面條都需要水煮,其中的可溶性養分,如維生素B1、B2、葉酸、尼克酸、鉀、一部分鎂等會溶到面湯當中,溶出的營養成分比受熱損失的營養成分數量更大。養生專家指出,老人們常常提醒兒孫們,吃餃子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餃子湯喝掉。如果面湯不太咸的話,最好是 “原湯化原食”。這樣就能做到 “肥水不落外人田”,營養素都收進肚子里,捎帶著還補充了水分。
南方人養生吃雞
三伏天養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根據。民諺云:“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燒雞時可適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濕強身的作用。
【三伏天不能吃什么】相關文章:
三伏天吃什么好07-19
三高人群能吃什么 不能吃什么07-12
2016年三伏天養生適合吃什么07-05
闌尾炎不能吃什么與注意事項08-04
三伏天07-01
三伏天文案09-16
關于三伏天07-05
三伏天養生07-01
三伏天艾灸07-02
出伏吃什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