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文《紙》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正確認19個生字,會寫10個字。認識三個多音字“重”、“便”、“了”。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紙的用途以及有關紙的常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紙的用途和紙的知識。
課前準備:
學生課下搜集各種各樣的紙;搜集有關紙的知識。
教師準備有關紙的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談話引入
1、師生互相交流自己拿來的紙的名字。
2、學生欣賞課件,進一步了解紙的文化。
3、教師讀課文。
很自然的用談話引入,讓學生輕松的進去學習的狀態,為很好地理解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開始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小組互相解決。
2、引導學生說一說明白了什么。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在對課文理解的同時,出示帶生字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
5、去掉拼音讀一讀讀生詞、生字。
6、小組互相讀課文。
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要求孩子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故事,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課文。
在認讀生詞和生字時,教師有意識的從簡到難,是幫助學生在課文的語境中循序漸進地認識生字、新詞,有利于很好的記憶,能更好的幫助學生讀課文。
*書寫生字
1、重點指導“便”、“骨”、“改”、“錢”四個生字。
2、其他生字學生獨立書寫。在自己寫生字之前,先觀察字的結構,然后再下筆。
觀察教師的范字書寫,是學生寫好字的基礎。學生已經能夠在田字本上很好的寫字了,但是要求孩子認真并寫規范。
*課內延伸
1把自己知道有關紙的常識下在小本本上。
2、辦一次有關紙的板報。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孩子們能夠對紙有更深的了解,增加對紙的認識,而且通過自己的整理與搜集,更增強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熱愛。
【課文《紙》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紙》教學設計08-24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07-09
撕紙教學設計05-07
《紙的發明》教學設計06-09
課文《刻舟求劍》教學設計07-03
課文《莫高窟》的教學設計08-01
《背課文》教學設計03-17
課文《貓》教學設計05-29
課文《山雨》教學設計07-17
《紙奶奶的生日》教學設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