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南轅北轍》教學實錄
導語:不要讓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灣,而應揚起奮斗的風帆,駛向現實生活的大海。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南轅北轍》教學實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南轅北轍》教學實錄1
教學目標:
1、會寫盤纏、硬,理解盤纏、把式等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則寓言故事。
3、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學重難點:在理解寓言內容的基礎上,理解寓意。
教學準備:南轅北轍的故事錄象、生字、對話的課件等。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或讀過不少寓言故事吧,誰能說說你都讀了哪些?
生1:我讀過拔苗助長和守株待兔。
生2:我讀過龜兔賽跑。
生3:我讀過南轅北轍。
師:看來,大家真是讀了很多,更可貴的是你們還把這些故事都積累在大腦這座智慧寶庫中。你們知道嗎,寓言在我國已經有3千多年的發展史了。(師用驚嘆的口氣說)。聽到這,你有什么感覺?
生:我感到太意外了,我還以為只有幾百年呢。
生:真沒想到,它在我們國家已經有這么長時間的歷史了,太了不起了。
師:是啊,你也為我們國家有這么歷史悠久的文化感到自豪了吧。
師:寓言最初起源于民間,勞動人民用生動、機智的故事寄托一個個深刻的道理。我聽到剛才有個同學說讀過南轅北轍,還有誰讀過這個故事?
多數學生舉手。
師:我現在僅請一個同學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誰愿意來?
請一名學生上臺講故事。
師對學生的表現做適當的評價并面向全體學生說:我們大家愿不愿意跟著老師再來了解了解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呢?
生:愿意。
師:好,讓我們齊刷刷的打開語文書吧。注意在讀故事的時候,把你遇到的不理解的字和詞勾出來,一會兒我們共同交流。
生自由朗讀故事。教師巡視。
師:誰有問題?
生:我不理解盤纏這個詞。
師請其他學生當小老師幫助理解這個詞。
生:我不懂把式。
其他學生也不理解,教師及時引導:把式在這個故事中指的是趕車的人,文中說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這個好把式是什么意思?
生:好車夫。
師:還有字詞方面的問題嗎?
生:沒有。
師:那我可要考考你們了。(出示轅和轍的生字卡片。)誰認識這兩個字?
生齊讀。師將字卡貼在黑板上。
師:觀察字形,你發現了什么?
生:都帶車字旁,都跟車有關。
師:真聰明。老師這有兩幅圖,可以幫助大家理解轅和轍。(教師出示轅和轍的課件。)
師:當車往南走時,轅就會指向南方,(板書:南)。而當車往北走的時候,車轍就會伸向北方。(板書:北)。此時完成課題的`書寫。
師:剛才有同學提出了盤纏這個詞,這兩個字和另外的一個硬字,我們這節課還要來寫一寫。先觀察它們,是什么結構?
指名回答。
師:來,請伸出食指,我們一起寫一寫。先寫盤,它是上下結構,上面的舟占田字格的中上部位。底下的皿字底寫的扁一些,這樣整個字看起來就穩重了。纏的左邊的絞絲寫的窄一些,又邊別寫成厘米的厘。硬字可以這樣記:比石頭更硬。
師請學生端端正正的在田字格紙中書寫。巡視過程中,教師對寫字姿勢及習慣好的孩子進行表揚,以暗示其他孩子。
師:第一遍讀課文就為我們理解課文掃清了文字的障礙,現在,再讓我們仔細的讀讀課文,想一想,我們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話來概括整個故事的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
指名回答。(故事的最后一段話)
師:我們先來讀讀這段話中的第一句話。
課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話。
學生自由讀,并根據這句話談讀出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走。
師:也就是他的目的地與行走的方向相反。(貼楚國的圖片)誰能幫我貼出馬車行走的方向?指名貼馬車圖。
師問大家:貼的對嗎:是不是相反?
生:是(師在兩幅圖的下面板書:相反)
教師繼續問:再讀讀這句話,你還讀出了什么?
生2:坐車人很固執。很愚蠢。
師: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還硬要這樣做,他真的這樣愚蠢嗎?他有沒有自己的理由呢?
生自由讀書,找找坐車人的理由。
師指名回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坐車人與朋友的3段對話。學生自己讀,邊讀邊琢磨:朋友是怎么問話的,坐車人又是怎樣回答的?
學生邊讀邊想。
師請兩名同學現場上臺來表演,一人扮演坐車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師幫助敘述。在兩名同學讀的過程中,教師對不同人物的語氣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教師:多么固執的坐車人,他自認為有了這些優越的條件就一定能到楚國,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當生出現兩種答案:能和不能時,教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辯論。)
學生分組辯論。
課件出示: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大,帶的盤纏越多,就越到不了楚國。學生齊讀。
教師對辯論進行小結:古時候的人們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個球上,他們認為天圓地方。坐車人的愚蠢就在于忽視了自己所走的方向與目的地相反,因此,無論他的條件多好,也只能離目的地越來越遠。此時,你面對如此愚蠢的坐車人,你想說些什么?
生:還是聽聽別人的勸告吧。
生:你的方向錯了,條件再好,也到不了啊。
師:早在2300年前,魏國的大臣季梁就用這個南轅北轍的故事勸說魏王打消了企圖依靠武力攻占趙國的念頭,想不想看看?
師生一同欣賞故事《南轅北轍》,了解整個故事的歷史背景。
師:魏王是個聰明人,當他聽了南轅北轍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勸告。其實,別說在2300年前,就是現在,我們身邊還經常有人犯南轅北轍的錯誤,想想你見過嗎?
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談見過的《南轅北轍》現象。師提出當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南轅北轍》現象,(抄襲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
《南轅北轍》教學實錄2
師:同學們好,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寓言兩則,還記得上節課上我們學過的詞語嗎?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看拼音寫詞語
生看拼音寫詞語:寓言,窟窿,叼走,勸告,街坊,后悔,狼
師:下面讓我們看著大屏幕上的答案來批改,
生同桌交換過來批改。
師:全對的請舉手。
師:真不錯,這次全對了,了不起,這節課我們學的過則寓言叫南轅北轍。請同學們一起把題目念一念
生齊讀題目
師:這個故事的題目比較難讀,我們再來讀一讀。
生再讀題目:
師:同學們自由地來朗讀這則寓言,要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遇到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課文
師:在讀課文的時候,你們覺得哪些句子比較難讀,
生1:我覺得最后一句比較難讀,
師:你說得沒錯,這一句中一共有五個越字,的確比較難讀,讓老師給大家讀一讀。
師范讀最后一句。
師:你們也試著讀一讀好嗎
生齊讀最后一句。
師:這則寓言我們分小組合作學習,老師給大家提出了閱讀要求,請看大屏幕。
多媒體出示朗讀要求:
1.分角色朗讀故事,讀出人物不同的說話語氣。
2.想一想,到楚國去的人說的話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師:請小文讀一讀
生1讀朗讀要求
師:同學們,你們明白學習的要求了嗎?請你們也來讀一讀,討論一下吧。
生自學
師:在這則寓言當中,有很多人物的對話,哪一組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1生2分角色讀對話。
師:他們讀得怎么樣,其他組的同學來評一評。
生3:小文讀出了朋友越來越奇怪的語氣,
師:我也同意你的說法。
生4:小樣不在乎的語氣讀得不夠一點。
師:哪一組能再讀一讀呢?
生5生6再次分角色讀對話。
師:我覺得小杰把那個人不在乎的語氣讀出來了,還不錯,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句話。
多媒體出示:“沒關系,不怕時間久,我帶的盤纏多。”
師:請大家先來讀一讀
生齊讀這個句子
生1:盤纏是什么意思
生2:盤纏就是錢的意思
師:接下來,老師就和大家來分角色來讀一讀對話,你們讀要到楚國去的人的話,我來讀朋友的話。
師生分角色讀對話。
師:那接下來我們要討論哪個問題呢?
生1:我們應該討論到楚國去的人說的話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師:那這個問題哪個組來匯報呢?
生2:我們覺得這個不對的地方是他不明白,方向不對,馬跑得越快,離楚車就越遠,車夫駕駛水平再高,也沒用。
生3:還有盤纏多也幫不了什么忙。
師:你們贊同他們的說法嗎?
生4:贊成,我覺得這個人主要是錯在楚國明明在南邊,他卻要往北走。
師:你們瞧這個人,他的目的明明在是南邊,他卻往北走,這真是南轅北轍
那南轅北轍這個詞中,轅和轍又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查一查字典,然后連起來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生2:查要轅就是車轅子,就是車前駕駛馬車的地方。
生3:我查到了轍在字典中的意思,轍就是車輪軋過的痕跡。
師:那誰連起來讀一讀詞語的意思呢?
生4:我查到了車轅子駛向南方,最后留下的車印子卻向著北方。
師:對,這個人嘴上說想到南方去,可他留下的車印子卻通向了北方,這個成語用來比喻目的和行動完全相反。你們覺得這個人可笑嗎?
師:我也覺得這個可笑,同學們,你們有什么話想對這個人說嗎?請你在本子上寫一寫吧。
生寫想說話。
師:誰來交流一下你們寫下的話。
生1:老兄,楚國明明在南邊,你為什么要往北邊走呢?哪年哪月才能到楚國呀
生2:朋友,你的確有優越的條件,馬好,車夫好,盤纏多,可是有什么用呢?楚國明明在南邊,你怎么就非往北邊走呢?你這種背道而馳的做法真是要不得呀。
師:寫得真不錯,那今天我們我們學的是寓言兩則,我想大家還知道很多很多的寓言故事,誰愿意給大家講一講呢?
生2:我給大家講一個掩耳盜鈴的故事,從前有一個,看見一戶人家的門上掛著一個很漂亮的銅鈴,就想偷來掛在自己家的門上,他想,怎樣才能不驚動主人呢?突然,他靈光一閃,掩住耳朵不就行了嗎?于是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他的手指剛一碰到銅鈴,鈴就是響了起來,他立刻被主人抓住了,他卻不知道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卻掩不住別人的耳朵。
師:小包講的這則寓言,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呢?
生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自己欺騙自己。
師:還有誰再來給大家講一講。
生3:我想講的故事是畫蛇添足,古時候,有好幾個人在一起畫蛇,他們約定好,誰先畫好,誰就能喝到了壺酒,這時,有一個人先畫好了,他看其他人都沒有畫好,就在這條蛇的下面加上了四只腳,這時,另一個也畫好了,他拿起酒壺就喝了起來,大家都笑話第一個畫好的人。
生4:我覺得第一個畫好蛇的人真可笑,不過,這則寓言又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生5: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當。
師:你們看,寓言故事雖然簡短,但卻包含著許多道理,讓我們能受到許多啟發。在課后,同學們還可以去看一看這樣的故事,今天這節課上,我們還要學寫幾個生字,請大家看一看。
多媒體出示:盤纏,硬要。
師:我們先來讀一讀
生齊讀詞語
師:看一下這些標紅的生字,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1:纏是左右結構,纟旁,在寫右邊一點的時候,不要忘記。
師:提醒得不錯,
生2:盤纏的盤也容易寫錯,它的上半部分是舟,千萬不要和盆搞錯呀。
師:這兩個字確實挺像的,我們來比較一下。
多媒體出示:盤( )盆( )
生3:這兩個字都是皿字底,因為它們都表示器皿。
師:你說得沒錯。
生4:盤上面是舟,盆上面是分。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誰能給它們組組詞。
生5:我來給這兩個字組組詞:盤(圓盤,盤旋)盆(花盆,盆景)
師:請大家把這些生字來寫一寫。
生寫生字
師:誰愿意把自己寫好的字來給大家看一看。
生1展示
生2點評
師: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南轅北轍》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南轅北轍》的課堂實錄07-02
南轅北轍教學設計06-06
二年級下冊《南轅北轍》課堂實錄07-02
白鵝教學實錄教學實錄案例反思07-03
《左右》的教學實錄07-04
《zcs》的教學實錄07-04
識字的教學實錄07-04
《恐龍》教學實錄07-04
《雪兒》的教學實錄07-04
《林海》的教學實錄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