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究高職院校管理學基礎課程教材編寫思路論文
有學者認為,教材就像是樂隊的樂譜,課堂教學就像是樂隊的演奏,教學效果和學習成績則是觀眾的反應。從中可以看出教材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由于高職院校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不同,因此,重視高職院校管理學基礎教材的編寫質量,并理清編寫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管理學基礎課程已有教材的局限性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生產、管理一線培養應用型人才。由于目前招生體制的限制,高職院校只能在本科院校錄取完畢后,從剩余的考生中招錄新生,因此不得不承認高職院校的新生素質普遍比本科院校的新生差。盡管目前管理學基礎相關的教材非常多,但相當數量版本的教材理論性太強,不能貼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實際,導致學生難以讀懂,這也造成了一些管理學教師在教學上的困難。因此,高職院校管理學基礎課程教材一定要克服這些不足,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高職高專管理學課程教學的新特色。
二、高職院校管理學基礎課程教材的編寫思路
管理學基礎既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于沒有任何社會實踐與管理經驗的學生來說,要完全領會其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高職院校管理學基礎教材的編寫,應該始終圍繞一個管理學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展開:即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如何對其所在的組織進行有效的管理。
(一)突出體系,結構完整
對于將來要走向社會,特別是能夠成為管理者的年輕大學生而言,按照管理過程的邏輯體系對教材內容體系進行安排是合理的。因為管理者的責任在于對其所在的組織進行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旨在達成組織目標,而由組織所處的環境、管理主體、管理客體構成的管理系統又有眾多的不確定性,有效管理就在于通過合理的管理手段減少不確定性帶給管理目標實現的影響,這些基本手段包括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因此,高職院校管理學基礎教材內容總體應該由兩大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管理學概論,包括管理與管理系統、管理思想及其發展;第二部分為管理職能,包括計劃、組織、領導、控制,與此同時也要強調企業道德與社會責任,以此構建內容體系。
(二)內容安排有序,注意增強教材的可讀性
管理學基礎教材內容應該按照管理工作的順序安排,自認知管理起,經計劃、組織、領導、控制,落腳于企業道德和社會責任。如此的體系安排,使得讀者能夠從宏觀上比較清晰地把握管理學的主旨、研究對象以及總體脈絡。
(三)章節體例新穎,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需要緊緊圍繞高職教育的教學規律與教學特點,在內容、結構、編寫體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和創新,力求教材能夠適應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特點和規律,但同時也需考慮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寓教于樂;诖,在教材編寫時,每章內容均應該以導入案例開頭,以管理游戲結束,在章節中通過設置“管理故事”“相關閱讀”“案例分析”等教材理論的延伸欄目,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訓練意識、互動意識、交流意識等。
(四)內容觀點應適時更新
管理學基礎課程不僅是會計學本科專業的必修課, 還是工商管理?聘鲗I的必修專業基礎課。只有將當下生產力、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涵蓋,再將當前管理工作實踐融入到教材中,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使學生掌握現代管理的基本原理與管理方法。
(五)語言表達通俗易懂
在編寫教材時,應按照高職教育“必需、夠用”的理論教學要求落實,確保教材內容全面地概述管理學的基礎知識。管理學理論知識較多,加之學生對企業和社會缺少一定的認知,致使學生學起來比較抽象。而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便于學生掌握新知。同時,管理學基礎課程還涉及一些實踐內容,學生只有順利的完成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才能投入到技能訓練和素質拓展中。
三、結語
管理學基礎課程的教材既要有助于學生對管理理論知識的整體把握,同時也要有助于提升學生運用管理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其教材不僅僅是本科院校教材的壓縮,而要力求抓住管理實踐的精髓,在內容、體例等方面做到題材新穎、突出案例、注重運用。
【探究高職院校管理學基礎課程教材編寫思路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證券投資學教學模式探究論文07-03
民辦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探究07-03
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模式論文07-04
理想化商務基礎日語教材構成模式探究論文07-04
關于高職院校電子技術實踐課程中的應用論文07-04
高職電子技術課程電子化教材創建論文07-03
對高職院校舞蹈建設的思考論文07-04
高職院校數學建模教學模式論文07-04
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探究論文03-07
高職院校企業管理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論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