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的故事》教學設計
《給予的故事》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正確認讀本課4個生字,學會書寫10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給予的快樂和幸福。
3.在討論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提高認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中紙條上的兩段話,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生活中你遇到過使你做出選擇的事情嗎?
說說看,你是怎樣選擇的?
的確,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要做出選擇,也許是輕松的,也許是猶豫的,也許會面臨艱難。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有關選擇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文中的這個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哪句話深深地觸動了你的內心?
(課文講述了一個人在沙漠中迷路后,饑渴已極、幾近死亡,面對一壺能救命的水做出的選擇:他選擇了付出這壺救命水,結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還給別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這個人品格高尚,講誠信,勇于奉獻。)
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嘗到甘美的泉水。
三、體會感情,暢談感受。
1.(幻燈片展示)自學要求:請大家打開書,拿起筆,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一下你對“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嘗到甘美的泉水”這句話的理解。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劃出來,在書的空白處留下你思考的痕跡。也可以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所感所悟。
2.學生自學。
老師巡視,指導按“讀、思、圈、注、議”的方法自學。
【預設】
(1)迷失方向、饑渴難耐是在沙漠中最可怕的困難,可他偏偏都遇到了。周圍仍是黃沙茫茫,看不到一點綠色。同學們想象一下,頭頂是火辣辣的.太陽,腳下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此時又饑又渴,還迷失了方向,假如是你,請描述一下你當時的感受。然而他沒有放棄求生的希望。誰能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讀這段?
(2)后來,他看到了什么?他的心情怎樣?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小心翼翼)
(3)對于一個在沙漠中飽受饑渴折磨、瀕臨死亡的人來說,哪怕是一壺水也能挽救他的生命。恰在這時,真的在他面前出現了一壺水,然而他并沒有立即喝下這壺救命的水,因為他在水壺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生齊讀。當他看到這壺水和字條上的字時,他的心情怎樣?(矛盾、猶豫)請你把描寫這種心情的段落讀一讀,把這種心情讀出來。
指導學生的朗讀
(4)如果你是這位沙漠旅行者,你會怎么做呢?為什么?如果這樣做了,可能會出現什么結果?想像一下。
(如果紙條上說的是真的,那么就會得到源源不斷的泉水,不僅可以解救自己,還可以供給更多的同樣在沙漠中面臨困境的人;但是如果把水倒進汲水器后,汲水器不出水,那就白白浪費了這救命之水,并且是以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的。)
這的確是艱難的抉擇。大家都意識到這壺水對自己的生命有多重要。
(5)這艱難的抉擇其實就是生與死的抉擇,但這個人最終選擇了把水灌進汲水器中,他冒著生命危險到底為了什么?是什么促使他這樣做呢?是什么給了他如此大的力量,讓他把生死置之度外?
(寧愿冒著犧牲自己的危險,也要試試為更多的人,找到救命之水。)
(6)汲水器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個夠,此時的主人公是什么心情?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3.你認為他有著怎樣的品格?
(高尚無私、置生死于度外)你除了感覺到他這種舍己為人、甘于奉獻的精神,你還體會到什么?
感受到了主人公為自己關愛、幫助別人而興奮不已,這正是他從給予中體味到的快樂。現在,他想把這種歡樂告訴每一個沙漠旅行者。齊讀他在紙條上加的這兩句話。
“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嘗到甘美的泉水。”請你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這句話,時時提醒著在沙漠中將絕處逢生的人們,老師希望這句很富哲理的話,也會時時提醒著我們每一個同學。齊背這句話。
如果你也因此得到了甘甜的泉水,你會在紙條上寫些什么?
四、讀寫結合,暢談感受。
1.一段生動的故事,一份濃濃的情誼,一個做人的道理,像甘泉一樣流進我們的心田。(幻燈片展示:給予別人快樂與幸福,就是給予自己快樂與幸福。)
2.同學們學習了課文以后,感受一定很深,把自己的感受寫一寫,在自己心中播下一粒無私、誠信的種子。
五、感情升華,拓展延伸。
有句話叫付出永遠比索取快樂。如果我們人人都互相給予,心中充滿愛,我相信,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里,大家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創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請記住一句話:給予永遠是快樂的。
從生活實際出發,感受選擇,為文章情感的激發做鋪墊。
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自己獨特的感受,令思維在廣泛的時間和空間內得以充分的發展。
自讀自悟,讀中悟,悟中讀,通過讀、思、圈、注、議,讀到文本中去,品到文本中去,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出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通過換位體驗,使學生與人物達到情感交融,體會主人公的堅強、不放棄一絲希望的精神,突出這壺水的珍貴與抉擇的艱難。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也是一種很好的感悟課文的方法,引導學生將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深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更能促進學生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
在學生交流表達中,教師給予適時的引導,使學生與主人公一起經歷這個艱難的抉擇,共同體會給予的幸福和快樂,這樣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才能水到渠成。
閱讀也是文本與讀者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建構的過程,需要學生敞開心扉,傾注熱情,與文本進行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碰撞。
《給予的故事》教學設計2
一、啟發談話,導入課題。
伴著優美的旋律,我們走進今天的作文課。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91頁,自讀本次作文要求,一會兒告訴老師你讀懂了什么。
(生自讀)再回答:關于成長的故事、舉例子??
是的,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也一天天長大了。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喜有憂、有笑有淚,但成長的經歷卻是令人難忘的。今天的作文課,我們就來寫寫你成長過程中的故事。(板書題目)
在寫作文之前,我們要了解寫什么,像剛才這樣的,是作文的第一步:審題。(順勢板書:寫什么、審題)
二、出示課件,幫助回憶
1、觀看課件,幫助回憶
老師帶來了幾幅圖片,我們先來看看,相信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2、指名說說你成長中的故事。
那么,在你的成長過程中發生了哪些故事呢,誰來說一說?
(有一次數學考試我得了100分;我會自己炒雞蛋了;我跟同學吵架,我們互相不說話;運動會上,我輸了;我的好朋友轉學了??)
說得不錯,那怎樣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呢?下面我們來看具體的要求。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生活故事,激發學生習作熱情,使作文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努力做到了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
三、審清題意,明確要求
1、(大屏幕)出示作文要求:
(1)寫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故事或成長中的問題,選擇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2)學會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要說真話,有真情實感,中心明確。
(3)通過敘事,寫出自己的`體驗或受到的啟發、懂得的道理等。
2、指名讀一讀。
誰來讀一讀?
[設計理念]:在打開學生思路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要求,便于學生有章可循。
四、組織交流,拓寬思路
1、小組交流,說說自己最想寫什么?打算怎樣寫?
了解了作文的要求后,就需要從你經歷的事中,選擇符合這些要求的故事,這就是選材(板書)你又打算怎樣寫呢,(板書:怎樣寫)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按照習作要求學生自由評議,教師也做適當點撥。
預設:
(1)在學生的回答中滲透以下幾篇課文中作者的寫作方法、再具體說每一部分如何寫: (相機板書:寫作方法)
A、《小溪流的歌》一文中,小溪流一邊奔跑,一邊玩耍。他一會拍拍岸邊五顏六色的卵石,一會兒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腦袋來的小草,一會讓那些漂浮著的小樹葉打個轉兒,一會兒撓撓那些追趕他的小蝌蚪的癢癢。(詞語形象傳神,生動有趣,富有表現力。);
小溪流回答:“到前面去,自然是到前面去呀。”與小河回答“到前面去呀。”; 小溪流就這樣不知疲倦地奔流著。與小河不知疲倦地奔流著。
(相似詞句間隔反復出現,語序和詞語稍加變化后的句子又出現,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借鑒。)
B、《成長》一文中對于約翰的描寫:“其中有一個小男孩兒,長得虎頭虎腦,一雙藍色的大眼睛老是忽閃忽閃的??”——外貌描寫;
他的大眼睛忽閃忽閃地盯著香腸,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語地嘀咕:“不夠買兩根。”他那雙大眼睛閃了又閃,用手推讓說:“不要。兩塊錢買一根,還可以喝一聽可樂。”“是我的媽媽。”他不等我說完,笑著回答,“雪太大了,媽媽不放心,一定要陪伴我送報??”他笑得那么甜,胖乎乎的臉頰上露出兩個酒窩。(神態、動作、語言、外貌描寫,對媽媽的側面描寫)。
C、《差別》一文中,對比寫法的運用。
(2)歸納整理出寫作提綱
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在寫作文時,通常要先想好寫作提綱,像這樣的:(出示大屏幕)邊出示邊講解。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充分進行交流,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通過相互啟發,確定自己最想寫的內容,把思路打開,使學生易于表達。再滲入本單元中幾位作者的寫法,通過具體的內容,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自由擬題,點撥寫作
老師相信你們不僅說得好,也一定能寫好,現在就趕緊拿出筆寫吧。記得給自己的習作起個有個性的名字。
【《給予的故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給予的故事》教學設計2篇07-04
《給予的故事》教學反思07-03
給予的故事教學反思04-10
《給予樹》教學設計05-31
《給予樹》的教學設計07-04
給予樹教學設計07-01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設計11-14
給予樹教學設計04-11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設計05-30
《給予樹》教學設計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