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山谷靜悄悄》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音樂《山谷靜悄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音樂《山谷靜悄悄》教學設計 1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演唱歌曲,感受山谷的優美景色,激起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驗、探究、小組合作等教學手段,感受音樂中幽靜的感覺,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知識與技能】
通過欣賞音樂作品,了能夠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準確演唱休止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用正確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其中的優美意境。
【難點】
掌握歌曲中的力度記號以及休止符的演唱方式。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播放表現山谷景色的圖片,引導學生欣賞:你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給你什么感覺?
(生:山谷有霧,有花,有小白兔,有地質隊叔叔等,靜悄悄的感覺)
2.順勢導入本課。(那我們就一起到靜悄悄的山谷中去感受一下。)
(二)初步感知
1.播放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情緒,這首歌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愉悅,優美的感覺)
2.教師提出問題:歌曲樂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兩個部分:A段+間奏+B段)
3.結合歌詞內容,說一說每個部分表現了什么內容呢?(第一部分描寫了山谷景色,第二部分描繪了地質隊的叔叔工作的場景。)
(三)探究學習
1.教師彈奏鋼琴,學生用優美的.聲音來唱一唱這首歌曲,認識感受漸強漸弱等力度記號(師:這首歌中的旋律起伏是怎樣的?在音樂中用兩個力度記號來表示:漸強和漸弱)(pp,p,mp)
(1)教師提問學生:想想生活中還有什么現象也是有這些力度變化的?并用火車路過的情景,用“WU”來哼鳴模仿強弱,同時做發聲練習(鐘聲-拍手)
(2)用鋼琴表現12345671漸強漸弱
2.教師提出問題:你認為那些地方體現了山谷的幽靜?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注意休止符的演唱。
3.歌曲的最后一句“叮咚叮咚”時出現頓音記號。
(1)教師引導學生模仿小鐵錘“叮咚叮咚”的音響效果,做出鼓勵性評價。
(2)教師引導學生回憶頓音記號的用法,并做示范展示兩組旋律,學生辨別哪個包含頓音記號,并提示學生注意間奏和歌曲的銜接,跟琴反復演唱。
4.完整表現演唱歌曲。
(1)學生分組演唱歌曲,一組演唱A段,二組演唱B段。
(2)在唱歌的同時注意模仿小鐵錘的叮咚聲。
(四)鞏固提高
1.教師創設情境:山谷中分來了幾只布谷鳥,他們唱著優美的歌,為山谷帶來了不一樣的色彩,請大家分組合作,嘗試表現布谷鳥的歌聲。
(1)教師示范布谷鳥的叫聲,學生模仿。
(2)教師引導學生模仿出更多種的布谷鳥的叫聲。
2.結合本科所學的歌曲,為音樂配上合適的樂器,可以是人聲,也可以用樂器。
(五)小結作業
1.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好聽的歌曲,感受了山谷的美麗景色)
2.課下找一找其他表現優美景色的歌曲,下節課分享給大家。
小學音樂《山谷靜悄悄》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學生能用優美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山谷靜悄悄》。
2、通過演唱感受音樂與自然的主題,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悟下,去發現大自然的奧秘,提高環保意識。
3、感受強弱記號,并能用不同力度演唱歌曲來表現音樂形象。
教學重難點:
1、歌曲中強弱記號的感受和運用。
2、在演唱歌曲中,啟迪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增強對歌曲的理解與表現,感受大自然美麗的景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同學們,歡迎進入音樂課堂,今天老師想用一種新的音樂方式與大家進行問好,你們能模仿老師跟老師問好嗎?來聽聽老師的問好聲
4/40同學—/—0你好0//
師:你們來試試看,注意空拍的地方把手向外翻
4/40老師—/—0你好0//
生練習,師生相互問好
二、新課教學
1、導入
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走進一座美麗的大山谷,大山谷里有只叫淘淘的小兔子被欺負了,我們一起來幫他看看到底是誰欺負他了
生:回聲
師:真聰明,那么回聲有什么特點呀?
生:重復了很多次,聲音慢慢變輕了
師:對,回聲是把前面的聲音重復多次,并且一次比一次輕,聲音慢慢變輕了,力度慢慢變弱了,在音樂中這就是漸弱的表現
師:好,那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山谷,你們來做一次回聲(師生合作回聲喊“喂,你好”)
2、歌曲教學
(1)學習第一樂段
師:山谷里的回聲如此有趣,山里的歌聲更是美妙,我們一起來聽聽看今天我們走進的山谷是怎么樣的?歌曲給你們帶來了怎樣的感受?請同學們伸出你們的手指與老師一起邊聽邊劃劃旋律線(播放歌曲范唱,教師在黑板上畫旋律線,請學生回答感受)
生:活潑、歡快、優美、柔和、寧靜又有點激動
師:說得真好!那我們今天走進的山谷是怎么樣的?今天的山谷是靜悄悄的
師:靜悄悄的山谷給我們帶來了美妙的歌聲,同時還在歌聲里給我們帶來了三個問題,什么在飄飄?什么在閃耀?什么在奔跑?是哪些神秘的東西呢?發揮你們的想象力,能說說看自己認為什么在飄,什么在閃耀,什么在奔跑嗎?(請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說了這么多,讓我們再來仔細聽聽歌曲里什么在飄飄,什么在閃耀,什么在奔跑,看跟你們想的一樣不一樣(聽教師范唱,請學生回答,學生說出歌詞,教師范唱單句)
師:剛剛老師在唱的時候加了些動作,你們能不能跟著音樂做做看,輕輕哼唱歌曲并且加上動作(播放范唱)
師:靜悄悄的山谷加上同學們的動作更加美麗了,但老師希望能熱鬧一點,我們來給這句加上手鼓試一下(生跟教師練習,師請一位同學來用手鼓伴奏)
師:好,那下面我們一起來合作一下,老師唱黑色字部分,你們唱紅色字部分,手鼓伴奏的同學繼續在唱紅色句的時候為我們伴奏(師生合作,如有唱不完整,教師及時糾正)
師:好,同學們學唱得真快,那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整唱一唱山谷里的風景,注意山谷里特有的聲音特點,輕輕的,立起來的,手鼓的同學還是繼續伴奏,老師與你們一起來邊做動作邊唱(播放伴奏,完整唱)
(2)學習第二樂段
師:同學們把山谷的美景唱得特別動人,但是山谷里還有更美麗的聲音,誰在把鼓敲,你們來聽一聽(播放范唱)
生:地質隊叔叔的.小鐵錘
師:對,沒錯,就是它們,小鐵錘的聲音是山谷里最動聽的,地質隊叔叔翻山越嶺,經歷重重困難,在祖國遼闊的土地上進行探測,到深山里開采礦石資源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他們的精神他們的美德才是山谷里最美麗的風景線,那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地質隊叔叔工作的快樂吧(學唱最后句前面部分)
師:下面我們跟著伴奏把前面會唱的部分唱一唱,老師來把小鐵錘的聲音加上來(播放伴奏,生唱前面,師唱叮咚)
師:那我們一起把小鐵錘的聲音學下,伸出你們的手當作三角鐵,敲空拍的地方(師敲學生練習一次,請學生敲,師伴奏)
4/40叮咚叮咚0/0叮咚叮咚0/0叮咚—/—0叮咚0//
三角鐵XXXXXXX
師:地質隊叔叔往深山里走,越走越遠,那小鐵錘的聲音會怎么樣?聲音從近到遠,力度上的變化怎么樣?我們剛剛學過了的
生:漸弱,越來越輕
師:真是個喜歡思考的孩子,力度上變化越來越弱,從弱到很弱漸弱的過程,所以最后一個叮咚是所有叮咚中最輕的一個音,我們加上三角鐵再一起來唱一唱小鐵錘有彈跳力,又逐漸漸弱的過程(師伴奏,生演唱)
師:大家學得真認真,那請你們跟著伴奏來完整唱一次歌曲第二樂段(播放伴奏,生演唱)
(3)兩個樂段一起唱
師:加上地質隊叔叔小鐵錘的聲音我們的山谷更加熱鬧了,那讓我們一起加入到山谷中來,完整感受山谷的美妙景色,體會了地質隊叔叔工作的快樂,注意用山谷特有的聲音來演唱,剛才兩位伴奏的同學繼續在需要的時候為我們伴奏,其他同學跟著老師做動作(播放伴奏,師生表演唱)
四、課堂小結
師:歌曲山谷里靜悄悄的意境,更好地襯托出地質工作者,在深山谷中不辭辛勞地默默工作,為人類造福,大自然賦予我們這樣美好的自然景色,給予我們美的享受,那么我們應該用什么來回報?對于我們的地球,對于我們的家園,甚至對于我們的學校,大家都可以說說看
師:說得真好,看來大家都感悟很深,同學們在這個美麗的山谷里學會并能歌伴舞演唱這首動聽的歌曲,美麗的大自然需要我們的保護愛心才會更加的美麗,讓我們與美麗的山谷說再見!同學們,再見!
小學音樂《山谷靜悄悄》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a、通過學習和欣賞大山圖片,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審美情緒,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的美
b、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聲音,逐步學會聆聽,用美的聲音去演唱歌曲
(2)技能目標:
a、唱準歌曲中的(地質隊叔叔的小鐵錘,敲得山谷叮咚叫)
b、掌握歌曲中的力度記號,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3)過程與方法:
本課我主要運用的是體驗、模仿、合作的方法。這些方法我將具體的在教學過程中做詳細的講解。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現音樂的內容和思想
教學難點:
1、歌曲中泉水聲的力度記號
2、節奏:地質隊叔叔的小鐵錘敲的山谷叮咚叫
設計思路:
本課以音樂學科新課程標準為基石,以唱歌為主線,于體驗、感受、演唱為一體的歌曲教學課。課中通過生動的視覺感官(情景創設)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到歌曲所表達的意境,在豐富的想象、感悟中學會用音樂表達情感,同時把相關知識技能巧妙融合于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演唱中體會音樂帶給人們的快樂!
教材分析
《山谷靜悄悄》是一首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色的藝術歌曲,為一段體結構的分節歌。歌曲一開始用“×0×0×-”的節奏、很弱的音量,把我們帶到了寧靜的山谷中,然后節奏緊縮并運用了切分節奏,描繪充滿生機的美麗山谷,使人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詞分別描繪了山間的景物,富有動感,從“煙霧”“花”、直至“溪流”、“野兔”動感不斷增強。在四小節間奏之后,“地質隊叔叔”的出現,打破了原來的寂靜安詳,使山谷頓時熱鬧起來,錘子擊石的叮咚聲和溪水聲交織成一支美妙的樂曲在山谷中回蕩。四段歌詞雖都配同樣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變化),但由于歌詞在形象、意境上有豐富細膩的變化和發展,歌曲很能使人們對山谷中的美麗景色產生豐富的想象。
學情分析
學生在演唱歡快的歌曲時,在節奏上一般不會有太多問題。但對于一些歌曲中音符時值較長的情況,學生容易唱不夠時值。在歌曲中,出現了好幾處時值較長的音符,這應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學方法
1、情景法
2、實踐法
3、合作法
4、聽唱法
教具:鋼琴課件沙錘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
1、欣賞山谷美景
師:歡迎進入音樂世界,來到奇妙的山谷。(看課件,欣賞山谷美景)請仔細看,認真聽。(加山谷靜悄悄伴奏)
2、談話
問:你看到了什么?
3、山谷里的回聲
師:在這美麗的山谷里,老師都忍不住想對山谷喊一聲:喂,山谷你好嗎?(手勢)
師:這時,你還會聽到什么?
生:回聲。
師:你覺得回聲有什么規律?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射回來的聲音有什么變化?(強弱的力度變化)
4、回聲的規律引出f、p、mp以及pp的強弱記號
師:那你覺得回聲有什么規律呢?
(師用不同的力度記號分別來表示回聲不同時段的聲音強弱)
(1)f、p:
師:在音樂課上,我們對于給強弱專門一個音樂記號,那就是f和p,(幻燈片出示)
(2)mp、pp:
師:那么在弱這個力度上又有不同的變化(師模仿不同弱度的回聲),我們又把他們分別叫做mp和pp
(3)漸強和漸弱:
師:可是我在說話的時候這個力度是從頭到尾都不變的嗎?還是由什么到什么有變化的?(聽師范唱,引出漸強和漸弱符號)
師:想想生活中還有什么現象也是有這些力度變化的?
火車路過的的情景,用“WU”來哼鳴模仿強弱,同時做發聲練習
5、再次用不同力度模仿回聲
三、歌曲教學:
1、導入:山谷里的回聲如此有趣,山歌里的歌聲更是美妙,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歌曲《山谷靜悄悄》你聽。
2、初聽錄音范唱。
問:歌曲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
3、復聽歌曲:
靜悄悄的山谷給我們帶來了美妙的歌聲,同時還在歌聲里給我們帶來了三個問題,請大家在歌聲里尋找答案
幻燈片出示:什么在飄飄?什么在閃耀?什么在奔跑?
多媒體播放一些畫面:崇山峻嶺中,淡淡的煙,薄薄的霧,紫杜鵑和紅梅花,飛奔而下的溪流,活蹦亂跳的小野兔。
(2)師用歌聲再次提問,生回答
(3)師生用歌聲來問答
你能用歌聲來回答我的問題嗎?師生互換
4、請同學們按節奏有感情的讀歌詞
師: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到44頁,跟老師按節奏讀歌詞
(第一段師帶領,二、三段讓學生試著自己讀)
5、學習第一部分:
(1)師:第一段請同學們輕聲跟老師一起來唱(雙簧游戲)
(2)師:同學們和老師配合的真默契!那第二段老師想讓同學們接唱老師的歌聲,準備好嘍!看誰的歌聲又準又好聽?
(3)師:第一、二段同學們和老師配合表演的很成功,老師想聽聽你們自己單獨來演唱第三段,同學們準備好哦!(及時糾錯)
5、學習第二部分:
師:山谷里的'景色真實美不勝收,你們聽那“叮咚叮咚”是什么聲音?
老師范唱第四段
(小鐵錘敲打石頭發出的聲音)
6、難點樂句教學
聽難點樂句
(1)你能模仿一下敲打的聲音嗎?
(2)學唱
師:要學會這個“叮咚”聲可不簡單呢,請你找找這個樂句的節奏有什么特點
(3)跟師找休止符特點,學唱
(4)用踏步、拍手解決休止符
(5)p、pp、漸弱記號的演唱
仔細的聽最后一句,力度有什么變化?(越來越輕)
地質隊叔叔來了后“叮咚”聲響起,變的熱鬧,走了之后,山谷又恢復了靜悄悄(越走越遠的感覺)
7、生跟琴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師:大家學的這么認真,那請你們跟著老師的琴聲來感受地質隊叔叔工作的快樂吧!
8、生有感情的演唱整曲:
師:前面我們感受過了山谷里的美妙景色,也體會了地質隊叔叔工作的快樂。現在讓我們用輕柔、優美的聲音完整來演唱這首歌曲,
四、歌曲拓展:
(1)我們用美妙的歌聲演唱歌曲,讓原本安靜美麗的山谷又熱鬧起來,靜悄悄的山谷又產生了什么現象?(回聲)
你能模仿一下嗎
(2)分小組來模仿回聲,最后一句讓學生分兩組。一組演唱,另一組在空拍時加入回聲。
(3)師:大家做得真棒!現在請你把這些回聲運用到歌曲中,加上我們剛才的空拍練習。
(四)小結
帶著你想象的歌曲描繪的意境,有感情的演唱全曲,聽音樂出教室
師:同學們在這美麗的山谷里學會并演唱動聽的歌曲,美麗的大自然需要我們的保護愛心才會更加的美麗,讓我們在大家動聽的歌聲里結束這節課。
小學音樂《山谷靜悄悄》教學設計 4
教學內容:
歌曲《山谷靜悄悄》(人音第七冊第七課)
教學目標:
1、在音樂實踐中掌握力度記號f、p,進行情景創作活動。
2、用連音、斷音的演唱方法,運用力度記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回聲,在音樂的感悟下去探索發現大自然的奧秘。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用輕柔優美的歌聲描繪寧靜美麗的山谷風光,抒發對祖國河山的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感受回聲,對歌曲的情感體驗。
教學準備:
課件、鋼琴、打擊樂器
一、組織教學
聽節奏律動進教室
二、導入(創設情景:引子)感受與鑒賞
1、師: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大山去郊游,聽那整齊的腳步聲。(出示節奏)
××××× ×:∥
2、教師用不同的力度擊鼓,提問:我們的腳步聲有什么變化?(出示力度記號:f強、p弱)
3、學生聽辯教師敲擊節奏的不同力度,并進行模仿。(感受有遠及近、以及由近及遠的力度效果)提問:仔細聽你們的腳步聲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出示力度記號:pmpffmpp)
4、學生模仿力度的變化拍擊節奏
三、歌曲學唱(創設情景:走進山谷)表現
1、師導入:走進大山,山谷里可美了,山谷里有什么?
2、模仿回聲,提問:你們聽到過回聲嗎?你能模仿一下嗎?
3、做回聲小游戲,師生互動模仿回聲的效果。(學生分組)
4、難點句學唱
師:山谷的回聲太美妙了,聽:“叮咚、叮咚”。
5、學唱歌詞(聽錄音范唱)
師提問:走在山谷的小路上,你們看到了什么?
師生問答式朗讀歌詞
6、跟琴學唱歌曲(指導學生用輕柔優美的歌聲學唱,注意用連音、斷音的演唱方法,分別用lu演唱旋律。)
7、師生對唱(問答式)
8、連貫流利的演唱全曲
9、歌曲處理(用力度記號pfmp漸強漸弱來處理歌曲)
引導學生根據歌詞的提示和音樂形象采用合適的力度記號處理歌曲,注重個性發展(創作)
四、走出山谷(創作)
1、師:這時,山谷下起了小雨。聽《小雨沙沙》學生跟唱
2、學生創作回聲(學生互評)
3、請學生收集相關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音樂材料,并進行聆聽。(音樂及其相關文化)
4、師:今天的大山之游,同學們都發現了什么呢?有收獲嗎?讓我們排好整齊的隊伍踏著整齊的步伐走出山谷吧(學生跟著音樂律動走出教室)
課后反思:
因為音樂教學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再結合本課的教材特點,我采用“創造情境陶冶心靈,視聽結合激發興趣”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了音樂課的學科特點,讓學生在美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所以在前半節課的過程中層層遞進,讓學生樂(le)在其中,樂(yue)在其中。但是由于準備時考慮的不夠周全,在上課的過程中也留下了不少遺憾,有待改進。
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質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工作中,首先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貫穿與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要有機地滲透在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教學中,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征,引導學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感情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小學音樂《山谷靜悄悄》教學設計 5
教材分析
歌曲《山谷靜悄悄》這是一首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色的藝術歌曲,為一段體結構的分節歌。歌曲一開始用“XOXOX -|”的節奏、很弱的音量,把我們帶到了寧靜的山谷之中,然后節奏緊縮并運用了切分節奏,描繪了充滿生機的美麗山谷,使人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詞分別描寫了山間的景物,富有動感,從“煙霧”“花”直至“溪流”“野兔”動感不斷增強。在4小節間奏之后,“地質隊叔叔”的出現,打破了原先的靜謐安詳,使山谷頓時熱鬧起來,錘子擊石的叮咚聲和溪水聲交織成一支美妙的樂曲在山谷中回蕩。四段歌詞雖都配同樣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變化),但由于歌詞在形象、意境上有豐富細膩的變化和發展,歌曲很能使人們對山谷中的美麗景色產生想像。
教學內容:
1、歌曲《山谷靜悄悄》;
2、音樂知識:漸強、漸弱。
教學目標:
1、用聽、視、唱結合的方法學會歌曲《山谷靜悄悄》,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學習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色的藝術歌曲,感受從強到弱的演唱手法,領會歌曲在意境上豐富細膩的變化和發展,使學生對山谷中的美麗景色產生想象。
2、在音樂實踐中認識和掌握音樂知識力度記號“漸強、漸弱”,學習其基本演唱方法。
3、認識力度記號“pp、p、mp、f”,并能準確地運用。
教學重難點
1.力度記號的識記和運用。
2.休止符樂句的掌握和演唱。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隨音樂欣賞自己以前郊游照片,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好,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一起去郊游,我們隨著音樂一起走吧!(播放音樂《郊游》)隨著音樂來到了美麗的山谷,讓我們來打個招呼吧。
2、運用“你好”做回聲游戲,(一組一組,依次弱下去)出示力度記號:f p漸強 漸弱。
二、教學歌曲
1.唱“叮咚”旋律
師:山谷里除了有回聲,還有什么聲音呢?你聽到了什么?這聲音像什么?(像敲擊聲、泉水聲)怎樣的敲擊聲呢?(注意休止符)每一處的“叮咚”聲有什么不同呢?(感受“叮咚”聲由強到弱的變化:第一處是遠聽的很輕。第二處近聽的稍重。第三處是從近到遠的。)
2.初聽歌曲
師:老師送給大家一首歌曲,我們一起聽聽這首歌曲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第一遍:情緒:(輕柔,優美,愉悅的)(美,靜悄悄)
第二遍:歌曲中都唱了哪些景物?請看大屏幕,一起來找一找。同學們看得真仔細,那老師送給你們一個音樂知識,(播放課件)關于我們音樂中的力度記號,請你們快速的記一下。(PPT力度記號)
第三遍:同學們,你們記住了嗎?那我們再來聽一遍,看看樂譜中出現了剛才你看到的哪些力度記號?(幾種帶有字母P的標記?)
3.學唱第一部分
A:首先請同學們跟著我用很弱的力量,走進寧靜的山谷。(師范唱)
B :’跟琴唱第一部分歌譜。注意切分音、附點四分節奏。
C :按節奏朗誦第一部分歌詞。
師:這首歌曲旋律美,歌詞也寫得很美,請小朗誦者們做好準備,我們一起把前三段歌詞念一念(師生合作)
D:合作:學生唱前4小節和
7、8小節,教師唱
5、6小節。 E:學生完整唱第一部分。(記歌詞)
4.做游戲:我愛記歌詞
規則:請一位同學上臺來,作超級領唱或者對接歌詞。
山谷里,靜悄悄,什么在 ?霧,煙,高。
山谷里,靜悄悄,什么在 ?紫,紅,俏。
山谷里,靜悄悄,什么在 ?小,小,跳。
山谷里,靜悄悄,誰在把鼓敲? 。
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美麗的山谷,飄著淡淡的.煙,開著鮮艷的杜鵑,奔跑的小野兔,再加上泉水的叮咚聲真是一副美麗的畫卷。可是靜悄悄的山谷已經不平靜了,是誰讓山谷頓時變得熱鬧起來了呢?(演奏第二部分)提問:是誰?(地質隊叔叔的小鐵錘)
第四遍:這首歌曲有兩個部分,在這兩個部分的中間有一行譜是沒有歌詞的,這是一個間奏,同學們一定要注意這個地方,小耳朵要仔細地聽,間奏完了以后再唱第二段,明白了嗎?我們完整的來欣賞一遍,聽聽這兩段哪里的節奏有點相似卻又有區別?(播放)
5.學習樂句
“地質隊叔叔的小鐵錘,敲得山谷叮咚響。”女生領唱,再一起唱。
6.樂器編創。(打擊樂器)
7.歌曲處理。
( 1 )你覺得這首歌最關鍵的是哪個字?(靜)從內容中,引生想象歌詞中的意境
(2)分析:歌曲第一部分靜悄悄;地質隊叔叔來了之后“叮咚”聲響起,變得熱鬧起來,后來地質隊叔叔走后又恢復了靜悄悄。(復聽范唱)
你覺得應該用什么聲音來表現歌曲?你能邊唱邊想象歌曲中描繪的美麗山谷嗎?用你們的聲音告訴老師,好嗎?
8.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山谷靜悄悄》 課堂小結
山谷美嗎?今天同學們都變成了會唱歌的布谷鳥,可愛的布谷鳥們,和著你們優美的歌聲,愉快的飛出“山谷”吧。(學生跟隨音樂走出教室)
小學音樂《山谷靜悄悄》教學設計 6
山谷靜悄悄(第1課時)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二分音符和全音符,讓學生理解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的比例時值。
教學重點及難點:使學生掌握全音符、二分音符的時值及名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聽《藍藍的天》作動作進入教室。
二、啟發性談話
在前面我們學習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時值。
三、學習新知識
1、出示掛圖,讓學生說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時值比例,然后讓學生說出四分音符的時值比例。
板書:二分音符5―,接著問學生二分音符是誰的2倍,即全音符5―――
2、找生上黑板寫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時值比例關系引出全音符與二分音符的比例關系。
3、教師在琴是彈出全音符、二分音符讓學生說出教師先彈的哪個音符。
4、找生上臺用手拍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時值。
四、學生聽《藍藍的天》走出教室。
課后小結:
學生基本上能拍出全音符和二分音符時值。
山谷靜悄悄(第2課時)
教學目的:
啟發學生感受力度記號表現歌曲內容的作用,并以富有表情的歌聲贊美祖國的大自然。
教學重點及難點:
讓學生以富有表情的歌聲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復習鞏固
以齊唱和分組比賽的形式讓學生演唱歌曲《藍藍的天》。
三、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誰能說出山谷是什么樣子?好,現在我們就到山谷中去看一看,這是山谷,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下高大的山林長得郁郁蔥蔥,小河靜靜流淌,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到山谷中去看一看?
2)板書課題――《山谷靜悄悄》
3)朗讀歌詞,回答問題“什么在閃耀?”“什么在奔跑?”
4)師彈琴范唱2遍,生在心里默唱。
5)點明歌曲中的音樂知識,頓音記號、力度記號。
6)放錄音,讓學生唱。
四、課堂小結:
學生唱《山谷靜悄悄》走出教室。
課后小結:
本堂課學生氣氛濃,積極性高,效益好。
山谷靜悄悄(第3課時)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在過去遭受侵略的危亡時刻,體會到今天的社會主義江山來之不易,應當努力學習,為社會主義多做貢獻。
教學重點難點: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人數,安定秩序。
二、導入新課
三、學習新知識
1、介紹歌曲,接著聽錄音范唱,然后教師邊指揮邊唱曲譜。
2、教唱過程
1)教師用琴彈奏全曲(只彈旋律),要求學生邊視譜邊默唱歌曲2遍。
2)學生視譜擊拍,隨琴輕聲模唱曲譜3遍。
3)再次播放國歌的錄音2遍,要求學生輕聲唱。
4)把歌曲中的特強記號和漸強記號要表達出來。
四、小結
簡要教唱歌曲情況,能做到感情背唱。
課后小結:
教育學生熱愛自己的國家,浴血奮斗、英勇斗爭的精神。
小學音樂《山谷靜悄悄》教學設計 7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色的藝術歌曲。為一段體結構的分結歌,歌曲首先用“×0 ×0 ∣×-∣”的節奏,很弱的音量把我們帶到了寧靜的山谷之中,然后節奏緊縮并運用了切分節奏,描繪了充滿生機的美麗山谷。使人猶如身臨其境之感。歌曲通過前三段描繪山谷由靜到動的意境,再到最后一段“地質隊叔叔”的出現,使山谷頓時熱鬧起來。而地質隊叔叔敲出的“叮咚”聲可能是學生演唱時的一個難點。本課將會結合以上進行教學。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感受山谷中美麗景色,唱準,唱好歌曲《山谷靜悄悄》。
2.在模仿節奏,演唱歌譜,師生接唱的音樂活動中輕松學會歌曲。
3.學習使用漸強 漸弱 記號。
三.教學重難點
用優美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山谷美麗景象。學習使用漸弱 記號與歌曲中最后一句節奏的準確演唱。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首先進行課前交流,拉近師生距離。“從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你們的心情也是非常高興非常激動的,那么就請帶上你們的好心情和我一起到美麗的大山谷去看一看吧!”直接導入播放多媒體課件。在清新的.山谷圖片和《森林水車》的音樂背景下進入本課教學。
(二)發聲練習
“讓我們深深的吸一口山谷中清新的空氣,再慢慢的吐氣”在創設的情景中引導學生進行呼吸訓練。用“wu”表現山谷中的霧氣進行長音的發聲練習。并引導學生用輕聲高位置的聲音進行發聲。在發聲練習的基礎上進行二聲部的發聲訓練。并達到聲音的和諧統一。
(三)認識力度記號漸強 和漸弱
結合發聲練習由霧的遠近啟發學生對聲音強弱的理解,引導學生嘗試演唱,并自己總結,直至理解內化。
(四)學唱歌曲
首先通過完整聆聽,教師范唱,來直觀的感受歌曲,并通過提出不同問題來反復聆聽,加深對歌曲旋律的印象及幫助學生記憶歌詞,(課件出示歌詞)解讀歌詞,由沉睡時山谷的煙霧到蘇醒時的杜鵑和紅梅花再到歡快時的小溪小野兔。幫助學生體會歌曲意境,感受不同景色帶來的不同感受。
然后通過師生接唱學習歌曲前三段,并通過教師自身示范引導學生正確演唱歌曲,并在學唱時隨時指導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如:統一“的”“得”讀音,用手勢解決低音不準問題。
然后學唱歌曲第四段,提出問題聆聽“聽!在這充滿生機歡樂的山谷里有傳來了什么聲音?是誰發出的?引出地質隊叔叔,讓學生理解地質隊工作意義。并通過教師范唱,模仿節奏,演唱歌譜,來學唱地質隊叔叔敲擊的“叮咚”聲,解決歌曲難點。再由“地質隊叔叔們”越走越遠了,來引導學生嘗試使用漸弱 記號,并掌握漸弱記號的用法。并再次運用師生接唱的方法來學唱第四段曲調。
最后完整演唱歌曲,逐一解決學生在演唱時出現的問題,在學生能夠準確演唱歌曲時,把課前的發聲練習加入歌曲的引子部分,渲染歌曲情境,使本課設計首尾呼應。
五.總結
通過學唱《山谷靜悄悄》感受到那里美麗的景色,還看到了勤勞的地質隊叔叔們勞動的身影,就讓我們再次唱起《山谷靜悄悄》結束我們今天的山谷之行吧!結束本課教學。
小學音樂《山谷靜悄悄》教學設計 8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演唱、表演、創編感受音樂與自然的主題。
2、認識力度記號“pp、p、mp”,并能準確地運用。
3、指導學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表現音樂形象。
4、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歌曲的意境想象
二、教學重點:
通過對力度記號的掌握以及歌曲的演唱,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
歌曲的意境想象。
三、教學難點:
休止符樂句的掌握和演唱
四、教具
課件、鋼琴、歌譜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神秘的地方,請同學好好看看這是什么地方?
2、師:“你看到山谷是什么樣的景色?
生:山谷有煙、有霧,有花……
師:這些東西有沒有聲音呢?沒有聲音山谷里是怎樣的?
生:靜悄悄的。
3、師:大家想不想到山谷中去看一看呀?
師: 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歌曲《山谷靜悄悄》,共同去感受它的美。(播放歌曲范唱。)
4、點題板書:山谷靜悄悄
二、教授新課:
師:在這靜靜的山谷中會有什么東西呢?讓我們到歌曲中去尋找吧?
(播放歌曲)
生:……
2、學生有感情的朗誦歌詞……
3、請大家再來聽聽歌曲有什么特點?情緒有哪些變化?
師:這么美的山谷,讓我們用優美的歌聲把它唱出來吧!
4、帶領學生用“lu”演唱歌曲
師:你認為作曲家要表現怎樣的意境?
生:……
師:哪些地方體現了山谷的幽靜呢?
生:……
師:講解八分休止符,要求學生演唱時要聲斷氣不斷。
5、帶領學生演唱歌曲第一部分,要求運用力度記號。
6、聆聽歌曲第二部分。
師:是誰改變了山谷的寧靜?
生:……
師:對,是地質隊叔叔的小鐵錘發出了“叮咚”的聲音。地質隊叔叔常年在祖國遼闊的.土地上進行探測、找到礦資源并把它開發出來,象我們生活中的金、銀、銅、水晶……好多寶藏都是從這山谷中的巖石中取出的。地質隊叔叔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為祖國做出了貢獻,他們這種精神值不值得我們學習呀?
生……
師:再次帶領學生感受歌曲。
師:你認為歌曲的兩個部分有區別嗎?
6、帶領學生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重點演唱叮咚部分(注意四分休止符)
7、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處理
師:為了使我們的歌曲更完美,哪位同學有好的演唱方法推薦給我們?生:……
師:好,我們試試ⅹⅹ同學的演唱方法。
1、師將學生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演唱歌曲主旋律,另一部分唱叮咚
(學生體會多聲部歌曲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兩個聲部進行調換演唱,學生感受。
四、教師總結
師:你今天都學到了什么?
生:……
師: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山谷,在優美的歌聲中感受了山谷中靜靜的美景和地質隊叔叔的鐵錘精神,讓我們繼續保持這種不斷學習的精神,去探索大自然更美麗而豐富的聲音。
在歌聲中結束本節課。
小學音樂《山谷靜悄悄》教學設計 9
教學內容:
人民音樂出版社第7冊第七課《山谷靜悄悄》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力度記號"PP、P、MP "和漸弱漸強記號,并能準確地運用。
2、指導學生用不同力度演唱歌曲《山谷靜悄悄》,表現音樂形象。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景和對地質工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學重點:
1、注意歌曲的力度記號,整首歌曲用輕柔的聲音演唱。
2、能夠把握歌曲的力度變化,有感情地演唱
教學難點:
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切分節奏、附點音符節奏的掌握。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課件、打擊樂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創設氛圍
師:同學們,春天天氣真好,想去郊游嗎?(想)那么就請帶上你們的好心情和我一起到美麗的大山谷去看一看吧!(出示課件,背景音樂貫穿始終)引導學生聆聽《郊游》音樂律動進課堂。
二、巧用媒體,傳授新知
師:瞧!多媒體播放一段錄像畫面:崇山峻嶺中,淡淡的煙,薄薄的霧,亮閃閃的紅梅花和紫杜鵑,活蹦亂跳的小野兔慢慢的,慢慢的消失,飛奔而下的溪流漸漸地趨于緩和。
1、換氣和發聲練習
師: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發言)這里真美!讓我們深深的吸一口山谷中清新的空氣,(啟發學生在吸氣時如在聞花香或在用麥管吸水)再慢慢的吐氣! (吐氣時讓學生想象是在緩緩地用嘴吹蠟燭上的火苗,讓它晃動而不息滅)再一次!吸氣的時候感覺你的小腹部在慢慢的膨脹,保持狀態,不要松懈,再慢慢的吐氣。(吸氣的時候不要聳肩,摸著自己的小腹)
師:山谷里靜悄悄什么在飄飄?(生:薄薄的霧,淡淡的煙)這么舒服的空氣里,你還可以看到天上飄著淡淡的霧,我們用“wu”的聲音把它表現出來。我們來看音符演唱5—6—|5— — — —|
練習長音Wu
(用手勢表示音高,左手無伴奏)
師:霧越飄越高了5—6—|7— — — —|
Wu(用手勢表示音高,左手無伴奏)
師:下面請女同學用聲音表現飄在上面的霧,男同學表現飄在下面的霧。(分開練習后再進行二聲部合唱,兩手分開彈主旋,注意聽男聲的音準。)(或分高低聲部進行)
2、學習運用力度記號漸強“<”和漸弱“>”
(1)表現力度由弱漸強
師:讓你們的云霧都向我飄過來,越飄越近,越飄越近。(強調云霧是由遠及近,語氣由弱到強,琴聲控制由小到大,加入手勢漸強)太美了,你們是怎樣做到的?(師總結從力度上由弱漸強)
(2)表現力度由強漸弱
師:現在云霧從我身邊越飄越遠了,一起來唱。(語氣由強到弱,琴聲控制由大到小,加入手勢漸弱)你們是怎樣做到的?(師總結由強漸弱)
(3)認識兩種音樂力度記號漸強“<”和漸弱“>”(課件演示)
師:剛才你們用聲音表現出了兩種音樂記號,誰認識?師:我們再次用聲音表現漸強和漸弱。(琴聲音量控制,用手勢和肢體語言)
3、啟發誘導,傳播力度記號(P mp PP)
(1)錄音播放一段音樂片段(音樂選自歌曲中的前奏、間奏、尾聲)師:你聽到了什么?這聲音像什么?每一處的"叮咚"聲有什么不同呢?師引導生回答,像敲擊聲。(第一處是遠聽的很輕。第二處近聽的稍重。第三處是從近到遠的,"叮咚"聲由強到弱的變化。)師:這樣的聲音,這樣的畫面,我們用什么樣的記號來表示呢?
(2)出示力度記號(P mp PP)師:用上這些力度記號以后,你的腦子里會出現什么樣的形象呢?(生:人走遠了,叮咚聲漸漸遠去了……)
三、教學歌曲,深入體驗
1、課件播放《山谷靜悄悄》,學生欣賞全曲
師:剛剛我們用聲音表現了山谷上面云霧的飄蕩,現在我們就到音樂中去領略山谷的魅力吧!(欣賞全曲)這首歌就叫《山谷靜悄悄》,你感覺歌曲的情緒怎樣?(優美、柔和、寧靜,又有點激動的)
2、教師范唱,學生默唱并想象
這么美的歌,我也想來唱一唱!在我演唱的過程中,大家在心里默唱,認真聽這靜悄悄的山谷里有什么?你感受到了山谷中的哪些景象?(對學生說出的答案給予評價)
師:山谷中除了這些還有什么景色?我們再來聽一下剛剛大家說到的是按照什么順序出現的?(播放歌曲前三段并出示歌詞)
3、多種形式學唱前三段
(1)有節奏地朗讀歌詞(課件出示歌詞)
師:“什么在飄飄?”
生:“薄薄的霧,淡淡的煙。”
師:“什么在閃耀?”
生:“紫杜鵑,紅梅花。”
師:“什么在奔跑?”生:“小溪流,小野兔。”
(2)對歌:你們來唱每一段的問句,我來唱答句,試一下!(師注意引導用什么樣的聲音和表情來演唱)
(3)互換角色,生來問師來答!(統一“的”“得”讀音,用手勢解決低音不準問題)
(4)三段歌詞完整演唱一遍。
師:你覺得應該用什么聲音來表現歌曲呢?你能邊唱邊想象歌中描繪的美麗山谷嗎?用你們的美美的聲音告訴老師,好嗎?
4、指導學唱第四段并進行思想教育
(1)播放歌曲第四段,學生欣賞
師:聽!在這充滿生機歡樂的山谷里又傳來了什么聲音?是誰發出的?(地質隊叔叔)說說地質隊叔叔師干什么的?
(2)解決難點: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師:地質隊叔叔們啊可是大自然的音樂師,他們敲擊出的“叮咚”聲可是有節奏的!你們聽!(課件出示條幅譜,范唱)(0叮咚叮咚0︱0叮咚叮咚0︱0叮咚—︱咚0叮咚0︱)
師:我們來看旋律中多次出現了什么符號?(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我們先來把這條節奏讀一下,休止符的地方我們讀“空”(標出節拍數字,給一小節速度,慢速的讀節奏)
師:這遍休止符的地方我們在心里空出來!(給一小節速度慢速讀節奏,用劃拍解決長音和八分休止符的難點或用一個動作解決八分休止符)
師:看看上面的音符,大家都認識么?(師點個別音符)我們一起來唱唱,要注意休止符的地方要在心里空出來。(琴慢速左手無伴奏)
(3)唱唱“叮咚”樂句
師:想想地質隊叔叔用鐵錘敲擊巖石的聲音是什么樣的?用聲音告訴我。(學生唱)師:地質隊的叔叔們一邊敲擊著巖石一邊走向遠方了,你們再來唱唱!(師伴奏時運用肢體語言含胸表示漸弱,琴聲由大到小)
師:你們是怎樣用聲音表現出來的?想想用我們剛剛學過的.哪個記號來表示?我們再來唱一遍!
(4)完整演唱第四段
師:我來唱歌詞你們來唱“叮咚”(交換角色再唱)
師:地質隊叔叔的出現啊,徹底打破了山谷的寂靜,使山谷變得更加有生機了!下面我們把這首歌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聲音和表情!(播放課件伴奏)(課堂調控:看到山谷中這么多美麗的景色,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表情和聲音來演唱呢?用歌聲告訴我。結尾時的漸弱記號你們表現出來了么?)
師:還記得我們模仿云霧的聲音嗎?(出示課件二聲部)來復習一下。(先分別指導男生,女生,再二聲部一起,琴聲要弱,達到要求后再唱)師:下面就把它加到歌曲的前面作為引子,用你們的聲音把聽課的老師們帶進這個美麗的大山谷中吧!準備好了嗎?(課件伴奏)
四、鞏固練習,實踐運用
1、處理整首歌曲,完整演唱
師:你覺得這首歌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演唱?“靜”!(梳理一下這首歌的內容,讓學生想象歌中的意境。)老師唱,請學生說說歌曲有什么起伏沒有。歌曲第一部分“靜悄悄”;地質隊叔叔來了之后“叮咚”聲響起,變得熱鬧起來,后來地質隊叔叔走后山谷又恢復了靜悄悄。(學生唱)
2、樂器演奏,再次表現歌曲
師:泉水的叮咚聲出現了幾次?(譜子)三次的感覺一樣嗎?讓你用打擊樂來表示,你會選擇什么樂器?(學生發言,教師及時評價)(分組用樂器演奏歌曲)
3、課件演示,歌詞填空
山谷里,靜悄悄,什么在?霧,煙,高。山谷里,靜悄悄,什么在?紫,紅,俏。山谷里,靜悄悄,什么在?小,小,跳。山谷里,靜悄悄,誰在把鼓敲?
4、音樂接龍:指名上臺領唱,其他同學接唱(根據歌曲內容,問什么答什么)
5、回聲唱法:一部分同學唱歌,其他同學做回聲,對最后一行的聲音做回聲處理
五、課堂小結,加深印象
師:美妙的聲音,奇妙的大自然,讓我們長大后,也能象地質隊叔叔一樣,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讓我們乘上小火車,再次唱起《山谷靜悄悄》來結束我們今天的山谷之行吧!(學生在課件伴奏中乘火車出活動室)
小學音樂《山谷靜悄悄》教學設計 10
《山谷靜悄悄》是一首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色的藝術歌曲,為一段體結構的分節歌。歌曲一開始用“X0 XO X—|”的節奏、很弱的音量,把我們帶到了寧靜的山谷之中,然后節奏緊縮并運用了切分節奏,描繪了充滿生機的美麗山谷,使人有如身臨其境之感。歌詞描寫了“煙霧”、“花”直至“溪流”、“野兔”動感不斷增強。最后“地質隊叔叔”的出現,打破了原先的寂靜安詳,使山谷頓時熱鬧起來······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們創設了各種各樣的情境,使學生們身臨其境,很好地掌握了歌曲的要領,能有感情地演唱全曲,較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一、創設故事情境
以山谷的`圖片引入欣賞歌曲的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讓學生感受歌曲中的內容。清晨,美麗的山谷到處彌漫著薄薄的霧,淡淡的煙,朦朦朧朧,若隱若現。整個山谷靜悄悄的,還在沉睡之中。不知什么時候山谷里薄霧散去,淡煙飄走,露出了紫杜鵑、紅梅花的笑臉,山谷蘇醒了······學生們通過對歌曲內容的了解,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學習歌曲奠定了基礎。
二、圖畫、錄音再現情境
利用多媒體動畫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音樂。
當學生聽完了故事后,迫切地想聽聽這首歌曲的曲調,這時,通過流動的畫面,同學們欣賞了歌曲《山谷靜悄悄》。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學生們看到了沉睡的山谷、蘇醒的山谷、熱鬧的山谷,進一步加深了對歌曲內容的理解。再教唱此歌時,學生們很快進入了歌曲的意境中,學得非常認真,曲調掌握很快,課堂氣氛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音樂課上,學生們或唱、或跳、或演,通過音樂的表現,使學生們能充分地展示自我,獲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喜悅。
快樂的音樂情境教學使學生們在快樂的音樂課中輕松地學到并掌握了新知。
【小學音樂《山谷靜悄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山谷靜悄悄》教學設計05-12
小學音樂《山谷靜悄悄》教學設計4篇05-12
小學音樂《山谷靜悄悄》教學設計合集4篇05-13
音樂課欣賞課山谷靜悄悄評課稿07-22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06-19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08-08
《冬夜靜悄悄》音樂教案08-14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模板07-21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精】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