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相遇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相遇問題(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特點;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特點;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展標定向
1、師: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先來做個小調查,看看我們班同學今天都是通過什么方式來學校的?(學生回答:步行、騎自行車、乘車)無論是哪種方式,如果你想知道從家到學校的距離,需要知道什么條件呢?(學生回答:速度、時間)那么你們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路程=速度×時間
2、剛才從家到學校這段路是由你一個人走完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還會出現兩個人共同走完一段路,不知道你們見過嗎?(見過)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知識,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二、自主學習,嘗試探索
1、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好)我請兩名同學上來(好朋友)表演一下相遇,其他同學帶著這幾個問題仔細觀察。(課件出示)
出發地點:兩地
出發時間:同時
運動方向:相向(相對)
運動結果:相遇
2、你能用手兩只手表示一下相遇嗎?(學生動手練習)
3、通過剛才兩名同學的扮演及學習,同學們對相遇理解了嗎?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兩個人或兩個物體同時出發相對而行直到相遇的問題。現在淘氣就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需要得到聰明而又熱心的你的幫助。
4、出示課本例圖:
師:昨天放學后,淘氣回到家發現不小心把笑笑的作業本帶回了家,他想把作業本趕緊還給笑笑,于是他就給笑笑打電話商量,為了省時間,他們決定同時從家里出發。(課件出示)
仔細觀察例圖,估計一下他們兩人在何處相遇。
生:淘氣的速度比笑笑快一些,時間相同,那么他走的路程就多一些,估計在郵局附近相遇。(出示課件)
三、合作學習,引導發現
1、師:那么他們兩人出發后多長時間相遇呢?現在我請兩名同學上來分別扮演淘氣和笑笑。(學生表演)
注意:
(1)淘氣走的快一些,笑笑走的慢一些。
(2)同時出發。(扮演時
一、二組同學仔細觀察淘氣走的路程,三、四組同學仔細觀察笑笑走的路程)
2、師:通過剛才兩名同學的扮演,我們發現這段路程是由淘氣和笑笑共同走完的.,也就是:淘氣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3、一二組的同學誰來告訴老師淘氣走的路程是多少?(淘氣的速度×時間)
三四組的同學誰來告訴老師笑笑走的路程是多少?(笑笑的速度×時間)
4、現在你們能根據這個等量關系式列方程解決問題嗎?(能)(同桌兩人互相完成)
5、全班交流并反饋。
解:設出發后X分相遇,那么淘氣走了70X米,笑笑走了50X米。 70X+50X=840
120X=840
X=7
答:出發后7分鐘相遇。
四、點撥引導,反饋調節
1、師:如果淘氣步行的速度是每分80米,笑笑步行的速度是每分60米,他們出發后多長時間相遇?(課件出示)(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并反饋。
解:設出發后X分相遇,那么淘氣走了80X米,笑笑走了60X米。 80X+60X=840
140X=840
X=6
答:出發后6分鐘相遇。
五、分層測試,效果回饋
1、完成課本練一練第1題。(課件出示)
2、完成課本練一練第2題.(課件出示)
3、一輛大卡車和一輛小汽車從相距
660千米的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經過6小時兩車在中途相遇,小汽車每小時行60千米,大卡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4、小紅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里走向學校。小紅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過4分,兩人在學校門口相遇。她們兩家相距多少米?(課件出示)
相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意識。
2、進一步掌握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會根據此數量關系解答相向運動中求相遇時間的實際問題。
3、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能根據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解決求相遇時間的問題。
2、理解相向運動中求相遇時間問題的解決方法。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復習舊知
1、師:同學們,你們的坐姿告訴我,這節課你的表現一定非常出色,我想找個同學問問這是為什么呢?
師:哪位同學能估計老師找張欣然同學回答問題時一分鐘能走多少米?
師:我一分鐘大約走100米(我一分鐘走150米我們叫它?——速度)你們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生:老師5分鐘走多少米呢?
師:她提出的這個問題也就是求哪個量(路程)誰能解決這個問題?生:老師五分鐘走500米,你是怎樣算出來的(100×5=500米)師:為什么要這樣算呢?根據是什么?(生:因為速度×時間=路程)這是我們前面學過的舊知識,這節課我們繼續根據這個數量關系式運用方程解決行程問題。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課題。
(1)、看大屏幕:同時
相向
相遇
相距
(2)、小組內交流一下你是怎樣理解這幾個數學名詞的?
(3)、抽4組學生上講臺講解演示(建議:每組兩名學生比賽看哪組的表現最好?)
同時:同一時刻相向:向同一個方向相遇:見面了相距:之間的距離
最后同桌兩把這四個詞連起來表演一次(相遇時問問各自走了多長時間)
(4)揭示課題:具有這樣特點的行程問題我們就叫它相遇問題,齊讀課題。
2、創設“結伴出游”的情境。
師:周末,淘氣和笑笑相約出去游玩。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里讓兩人一起同行呢?
生:她們倆同時從家里出發走到一起去
師:你的想法跟他們一樣,請看(出示課本71頁的情境圖)
3、引導學生找出有關的數學信息,解決第一個問題。師: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
生:淘氣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淘氣每分鐘步行70米,笑笑每分鐘步行50米(而且他們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
師:根據這些數學問題,你想解決什么數學問題?生:根據預習提出課本上的數學問題
(1)、解決第一個問題時,讓學生根據信息進行估計,兩人在何處相遇?因為淘氣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計相遇地點在郵局附近。
(2)、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第二。
師:解決相遇問題,一般利用線段圖來幫我們分析,那么你能不能把這條路線用線段圖表示出來?
A、抽一位學生在黑板展示,其余同學在練習本上畫一畫
B、針對同學的板演,你有什么問題要問他呢?或你還需要補充什么?請你大膽發表你的見解。
如:840米表示什么呢?..........師: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你能找出解決這個相遇問題的等量關系嗎?生:淘氣走的路程+笑笑的路程=840米
師:你能根據這個等量關系用方程解決這個問題嗎?
A、學生大膽嘗試,師巡視指導(抽兩位學生共同板演,一人匯報,一人板演,下面完成的同學,同桌先交流你的解法)
B、他們的解法,你想提出什么問題考考他們嗎?
C、下面同學提問,上面的同學回答,師注意引導。
D、提問關鍵問題;(如果學生提不出來,老師也可以問)
第一、淘氣走的路程為什么用70X,而笑笑的路程用50X來表示呢(因為路程=速度×時間,而他們走的時間都是X分,淘氣步行的速度是每分鐘走70米,笑笑步行的速度是每分鐘50米,所以淘氣走的路程是70X米,笑笑走的路程是50X米。)
第二、而淘氣走的路程+笑笑的路程=840米,所以70X+50X=840
第三、講解解方程的過程和方法。注意方程解決問題的.未知數的解后面不能帶單位。寫上答語。
三、變式練習
如果淘氣步行的速度是80米/分,笑笑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他們出發后多長時間相遇?先想一想,再列方程解決問題。
1、獨立完成,抽兩名學生板演
2、提問式訂正交流(師問問題:針對這道題的解法我問你答怎么樣?)
第一、改編后的這道題跟原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二、相同點:
1、路程沒有變。
2、都是求相遇時間。
3、數量間的相等關系沒有變:淘氣走的路程+笑笑的路程=840米
不同點:淘氣和笑笑的速度變了
四、請舉出生活中的其他情境,也可以用類似的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決。
1、小組先交流
2、全班交流
3、師小結:相遇問題的特點:兩個人或兩輛車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相遇時他們各自經過的時間是相同的。
五、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72頁“練一練”第1題。
(1)學生讀題,審清題意。
(2)分析比較本題中的兩個問題與教材中例題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3)完成第(1)小題,并和同桌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4)完成第(2)小題,在小組里互相說說解題思路。
(5)反饋匯報。
六、知識回顧,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用方程解決求相遇時間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習,我們懂得了兩個人或兩輛車的速度乘相遇時間,等于兩個人或兩輛車各自所行的路程,路程之和就是兩地之間的距離。
五、布置作業
1、課本第72頁“練一練”第3題:解方程。
2、課本第72頁“練一練”第
4、5題:用方程解實際問題。
相遇教學設計3
教學重點:列方程解決相遇問題中求相遇時間的問題。
教學難點:找出相遇問題的等量關系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路程、速度、時間這三個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師:他回答得真不錯,咱們掌聲鼓勵。老師也鼓掌(不碰上)問:怎么沒聲音呀?
師邊作手勢邊敘述:兩手碰在一起在數學中稱為“相遇”。師:兩個掌心怎樣放著?(面對面)
師:“面對面”在數學上稱為“相對”或“相向”。(板書:相對(向))
師:兩只手掌是怎樣運動的?(從兩個地方同時相對而行)(板書:兩地、同時)
師:兩只手掌同時相對而行,相遇就發出響聲。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有關相遇的問題。(板書課題:相遇)
師:我們再慢慢鼓掌體會一下。兩只手掌相遇這種現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
二、探究新知
出示路線圖:張叔叔要給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們約定兩人同時坐車出發。遺址公園距天橋50千米。王阿姨的面包車每小時走40千米,張叔叔的小轎車每小時走60千米。
活動一:估計兩人在哪個地方相遇。
師:現在請同學們看屏幕,張叔叔、王阿姨是怎樣走的?結果會怎樣?
媒體演示:屏幕顯示張叔叔所在的天橋和王阿姨所在的遺址公園媒體不斷地閃爍,當發出一聲悅耳的響聲后,張叔叔、王阿姨分別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對而行,經過0.5小時后兩人相遇,這時又發出一聲悅耳的響聲,張叔叔走的路程用藍色表示,王阿姨走過程的路程用紅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淺黃色,色彩清晰艷麗。
師:幾個人共同走完全程?。
師:出發時間怎樣?從哪里出發?出發后方向怎樣?結果怎樣?(時間:同時;地點:兩地;方向:相向(相對);結果:相遇。)師:誰來說一說他們會在哪個地方相遇?并說出你的依據。(會在李村附近。因為王叔叔速度快,所以走的路程要遠一些。)師:因為他們的速度不同。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速度快的走的路程長一些。所以王叔叔走的路程要多一些。所以,看圖可知,相遇地在李村附近(師標上二人相遇地點)。
活動二:思考并解決“出發后幾時相遇?”問題。
1、組織學生討論:如果我們用線段圖將相遇問題的過程表示出來,應該怎樣畫?
2、師:你能從中找出等量關系嗎?
(小轎車行駛的路程+面包車行駛的路程=總路程)
3、師:依據這個等量關系列方程解答。
4、還有其它等量關系嗎?怎樣解答?(小組討論)
活動三:解決“相遇地點離遺址公園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問題。
1、相遇地點離遺址公園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實際上是求面包車行駛的路程。40X=40=20
答:相遇地點離遺址公園的路程是20千米。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相遇地點離遺址公園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總結:我們用方程的'方法解決了相遇問題中求相遇時間的問題,生活中還有許多類似相遇問題的情況。
三、擴展練習
1、挖一條長165米的隧道,由甲、乙兩個工程隊從兩端同時施工。甲隊每天向前挖6米,乙隊每天向前挖5米。挖通這條隧道需要多少天?
2、小王和小張倆人合作打一份文件共6000字,其中小王每分鐘能打80字,小張每分鐘能打70字,請問幾分鐘后他們倆還差600字沒打完?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學到了什么?教學反思:
1、從生活實際入手,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能自主地分析并嘗試解決問題,本著“從生活入手——抽象成數學問題——嘗試解決方案——應用生成的知識解決更多問題”的思路展開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嘗試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學中較為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中明確問題的產生,經歷嘗試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從而獲得到成功的體驗。尤其是在得到用列方程方法解決相遇問題的最初步驟,我利用了學生的演示作用,整個過程在教師的“主導”下,充分發揮了學生自我思考、探索、思辯的作用,將學生的主動性發揮的淋漓盡致。
另外本節課的教學,我想為我們的應用題教學提供一個思考的空間: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應用題教學充分與學生生活實踐相聯系,達到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生活問題,進而培養學生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相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05-28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04-03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13篇02-10
小學數學同時相對相遇教學設計06-26
課文相遇的教學反思07-04
相遇問題教學實錄07-01
數學與交通—相遇的教學反思06-27
《相遇問題》教學實錄及點評07-02
小學數學相遇問題的教學實錄及評析07-01
相遇問題數學課教學實錄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