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3的倍數的特征》的教學分析
【教材分析】
《3的倍數的特征》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十冊第二單元《因數和倍數》中的一課。本單元所學的知識是初等數論的基本內容,而3 的倍數的相關知識是在學生了解了因數與倍數的相關概念的基礎上,掌握了2和5的倍數的特征上進行教學的,學習了2、5、3的倍數的特征有利于學生很好地找出一些數的因數,是今后判斷質數、合數的基礎,也是今后進一步學習質因數、分解質因數等相關知識的基礎。本節課,教材的編寫更加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索,使學生在觀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觀察——再猜想——驗證的過程中,概括出3的倍數的特征。教材上通過逐步增加提示的方式,減緩學生在概括時的思考難度。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2、5的倍數的特征,但3的倍數的特征與2、5的倍數的特征有很大的區別,學生不能僅從一個數的個位加以觀察、歸納來得出結論,因此對于孩子們來講如何探索得出這個特征就較有難度,而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能夠正確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并加以正確運用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針對學生的這一認知難點,我把全班學生分成6個活動小組,每個活動小組5人,其中1-2個孩子是數學學習能力特別強的孩子,另外2個是數學學習的中等生,另外每個小組都有一個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讓孩子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互相幫助,共同進行,每個人都有不同層面的發展。
【教學目標預設及準備】
總體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猜想——探索”,得出3的倍數的特征,并能運用這一特征作出正確的判斷。
2.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使學生產生認知的沖突,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
3.在探索過程中,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研究問題,用不同方法去解決問題。
分層目標:
1.讓數學學習能力強、基礎好的孩子(每個小組中的1、2位同學)主動參與探索,自行尋找探索的方向,通過100以內數表的觀察得出3的倍數的特征,并能用規范的語言進行描述。
2.大部分孩子能在教師的幾個關鍵問題的引導下發現3的倍數的特征,并能比較準確地進行描述。
3.少數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通過教師的獨立指導及小組內學生的幫助,能發現3的倍數的特征,并能加以正確的運用。
教學重點:讓學生充分經歷3的倍數的特征的探索過程,并得出結論。
教學難點:為學生探究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搭建平臺,使孩子們能得出結論。
教學資源:1.多媒體學習課件。
2.每位學生一張100以內的數表,每個學習小組一個計算器。
3.按照學生差異進行“A+A+B+B+C”分組。
【《3的倍數的特征》的教學分析】相關文章:
3的倍數特征教學設計06-04
3的倍數的特征教學后記07-03
“3的倍數的特征”教學設計03-17
3的倍數的特征教學后記模板07-03
3的倍數的特征評課07-02
3的倍數的特征教學實錄(通用10篇)10-27
2倍數特征教學設計05-21
2,5的倍數的特征教學設計04-27
2、5倍數的特征教學設計02-15
《2、5的倍數的特征》教材反思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