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和毫升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升和毫升教學設計(范例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升和毫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升和毫升教學設計1
升與毫升
灤南縣第一實驗小學孫麗亞
教學內容:認識認識升與毫升課時節次:1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毫升。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初步了解測量、比較容量的方法,能估計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培養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聯系實際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等學習活動,能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重點: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毫升。教學難點:形成一升、一毫升的具體概念。
學具準備:教師:量筒、量杯、滴管、瓶子、小盆、臉盆、湯勺、小水桶等
學生:每人自帶2件常見的容器。
教學過程:
一、認識“容量”。
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喝飲料嗎?
今天,老師帶來了兩瓶飲料(出示兩個瓶子大小明顯有區別),你們知道哪個瓶子里的飲料多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ㄓ醚壑苯泳涂梢钥闯鰜。)
今天我們要一起來認識容量單位:“升和毫升”。學了今天的知識,你就可以用數來表示飲料的多少了。(板書課題)
。1)拿起其中的一個瓶子,指出:這個容器所能裝的液體的多少,可稱之為“容量”。
(2)出示兩個高度一樣、裝著水的高度也一樣、但粗細不同的兩個瓶子。(用不同顏色區分)讓學生猜一猜哪個容量比較大。
當學生有分歧的時候,讓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師生交流。預設:生1:用一個大杯子,先把一個瓶子的水倒進去,做一個記號,然后倒出來。再把另一個瓶子的水倒進去,和剛才做的記號比較。
生2:分別倒進兩個一樣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個多。生3:用量杯也可以測量出哪個瓶里的水多。
師: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想出了許多好方法。那現在,我們就來按剛才的方法試一試吧。
、怯昧勘瓬y量兩個瓶子中液體的多少。師生一起進行實際操作。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讀出兩個量杯中紅色液面和藍色液面所在的刻度。
學生實驗,得出結論。
二、認識“1升”
1、說說你通過昨天的預習,知道關于“升和毫升”的哪些知識?
計量液體的多少,才用“升或者毫升”做單位;
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
2、師:如果要精確的知道液體的容量,就要用到計量液體工具。(出示、認識量筒和量杯)計量液體,如汽油、飲料、藥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單位。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液體可以用升或毫升來計量?生:油,牛奶,可樂,啤酒。
拿出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容器,倒滿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這么多水就是1升。
3、用學生帶來的常見的容器來認識1升:
。1)請學生把從家里帶來的容量接近1升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
分別指名問一問: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大約是1升的?指出:這些容器各不相同,但大小接近,容量都接近1升。(2)取出大于1升的容器。
分別請這部分學生舉起該容器,其他同學可估一估其容量大約是幾升。可結合2.5升的可樂瓶,請學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較接近,大約是幾升?
老師取一小盆,大家猜它的容量大約是多少?(實驗得出:1升多一點)想象:以它為參照,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較接近,大約是幾升呢?比如:可用手比畫一下,像電飯鍋大約有2個這么高,那它的容量就可能是2升多。
4、取一臉盆,猜一猜,你洗一次臉大約要用幾升水呢?(實驗得出:2升)
以這一臉盆為參照,估計一下,老師講臺桌邊上的這桶水大約有多少升?(10升)
再看一看,教室里的這桶純凈水有多少升呢?(約19升)這桶水同學們拎得動么?
5、講述: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約是這樣的幾杯呢?
分別取幾個大小不同的杯子倒一倒。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夠了嗎?
三、認識1毫升
1、取量筒,介紹:這個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現在我們要用它和這個滴管來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辦法?
。ǹ梢韵扔玫喂艿5毫升,數出一共有多少滴,再除以5就得到了1毫升的滴數。)
師生實驗:大約要205滴才是5毫升計算:205÷5=21(滴)
2、每個組派人上來,用老師準備的滴管在瓶蓋內滴21滴水(1毫升),組內傳一傳,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約是多少?
說一說: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3、介紹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
有時我們生病了,要喝一些藥水,(取一藥水瓶)師讀: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
問:在家里,我們沒有量筒和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這1520毫升藥水呢?
拿出生活中最常見的小勺子,舀滿1勺水,倒入量筒,測得大約是10毫升。
指出:這個小勺子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要用的東西,現在你會利用它找適量的藥水了嗎?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得愉快嗎?誰能說說你的收獲是什么?
。▽W生可能會說:知道了容量的概念和認識了測量工具,還知道了升和毫升分別是用字母“L”和“mL”表示。并學會了怎樣讀量杯和量筒的液體。)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練一練
1、怎樣使兩個瓶子里的水一樣多?
分小組進行。(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生1:用量杯或者量筒,準確量出同樣多的水。
生2:用兩個同樣大小的杯子,然后分別倒進水,使兩個杯子液面高度相同。
2、布置實踐作業:了解家中日常用品的容量。
3、在()填上合適的容量單位:升和毫升。
一個魚缸有水30()一瓶礦泉水的容量有350()一湯勺水有15()電熱水壺的容量有2()
板書設計:
升和毫升
升(L)毫升(mL)
升和毫升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4、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活動,感受“升”和“毫升”的實際意義,建立“升”和“毫升”的正確表象。
2、通過實驗操作知道1升=1000毫升,能表達實驗的過程和結果。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實際問題。
3、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挑戰性、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準備:
1、100毫升的量筒、1000毫升的量杯。
2、學生準備1毫升、10毫升的針管(去針頭);1個透明的玻璃杯;準備一些用升和毫升為單位的用品。教學注意事項:
提醒學生操作時節約用水,玻璃器皿輕拿輕放,注意安全,不要弄濕其他物品。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正處在炎熱的夏季,老師要提醒同學們多喝水,注意防暑。關于喝水也有一些小常識。
教師出示小資料,學生閱讀。師:從中你了解到哪些數據?
生:我知道一個人每天需要喝1500毫升的水。師:毫升是計量什么時要用到的單位?生:計量液體的多少時要用毫升做單位。師:還可以用什么做單位?
生:升
師:計量液體,如汽油、飲料、藥水等,用升和毫升作單位。那么1500毫升水到底有多少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有關升和毫升的知識。
二、建立毫升的觀念
1、玩一玩1毫升的水
。1)猜一猜:1毫升有多少?
生:一點點。
(2)玩一玩:用針管吸1毫升的水,放在手心里玩一玩,觀察1毫升水有多少?(注意觀察學生是否吸水到一毫升的刻度線,并非吸滿針管就是1毫升。)
(3)數一數:小組合作,數一數1毫升水有多少滴?學生匯報所得的數據。
教師小結:用這樣的針管來滴水,1毫升水大約有22滴左右。
2、玩一玩10毫升的水
用針管吸10毫升的水擠入杯中,與1毫升的水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3、認識100毫升
。1)估計100毫升水大概在你所帶水杯的什么位置?按你所估計的位置在玻璃杯中盛上水。再小組成員輪流將水倒入量杯中量一量,看誰倒的最接近100毫升。
。2)師出示一瓶凈含量為100毫升的娃哈哈飲料,倒入干凈的水杯中。獎勵給剛才估計的好的一名同學,讓他喝一喝。
請這名同學說一說100毫升飲料是幾口喝完的?你一口大約喝多少毫升?
三、建立升的觀念
1、玩一玩1升的水
。1)猜一猜:如果10個小組都把這100毫升的水倒在一起是多少呢?
。2)驗證:10位組長按順序將水倒入量筒中,(注意讓學生觀察水面的變化)結果顯示剛好是1000毫升。
。3)教師提示:1000毫升也叫1升。誰能說一說升和毫升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生:1升等于1000毫升,因為1升里面有10個100毫升。教師板書:1升=1000毫升1L=1000mL
2、出示凈含量是1升的一些物品,讓學生掂一掂,體驗1升有多重。
3、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容量比1升少?
學生舉例:我喝的抗病素口服液一支是10毫升,10毫升只有1小口;
我喝的小瓶乳酸飲料凈含量是100毫升;師:凈含量是什么意思?(只要學生回答的意思對就可以了)生:一瓶礦泉水凈含量600毫升生:一瓶風油精只有3毫升。
4、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容量比1升多?學生舉例:一桶花生油凈含量是5升,汽車的油箱能裝100升汽油,汽油的單價也是以“升”為單位的。我家的`熱水器容量是50升的。
教師出示用升做單位的物品,讓學生讀一讀它們的容量。
四、練一練
1、3升=()毫升
6000毫升=()升5000毫升=()升
7升=()毫升
4升=()毫升
20xx毫升=()升
2、填上“>”“<”或“=”
350毫升○1升
9升○1000毫升
8000毫○8升
2500毫升○2升
7000毫升○6升
4980毫升○5升
3、出示課本第5頁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自己解答再交流。
。1)第(1)小題可讓學生想一想:幾個250毫升是1000毫升?
(2)第(2)小題解題方法多樣化,如:買1000毫升,袋裝醬油需要:9×4=36(角),3元6角>3元2角,所以買瓶裝醬油便宜。
或比較買250毫升:瓶裝醬油1000毫升需要3元2角,買250毫升需要32÷4=8(角),8角<9角,所以買瓶裝醬油便宜。
五、小結:
剛才我們通過觀察、操作對升和毫升有了進一步的認識,F在誰來說說1500毫升水有多少?生:1500毫升水比1升多。師:(出示一個水杯)如果一個水杯容量為200毫升,我們每天大約要喝幾杯水?
生:大約8杯左右。
師:你每天補充的水分夠嗎?
六、課外小資料
師:200毫升多嗎?(生:并不多。)
師:但老師這里珍藏了一個200毫升的數據,我感覺它的分量很重。教師出示獻血證:這是老師的無償獻血證,老師無償獻血200毫升,我想危機時刻它也許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你了解無償獻血的有關知識嗎?
出示資料,學生閱讀。
師:讀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師:按正常推算一個人一生可以獻血多少毫升?(3萬毫升)3萬毫升是多少升?生:3萬毫升是30升。師:30升大約有多少?
有的學生說到:有5桶食用油那么多。師:鮮血可比油寶貴。師:希望同學們長大后也能奉獻愛心,為無償獻血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小資料:
1、水是生命之源,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據專家說一般而言,人每天喝水量至少要與體內的水分消耗量相平衡。人體一天總共消耗水分大約是2500毫升左右,而人體每天能從食物中和體內新陳代謝中補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喝水要少量多次為宜。吃肉多時,應多喝點水;鍛煉強度大時也應多喝點水;汗出得多或淋浴后也應多喝點水,這樣有利健康。
2、無償獻血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是促進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友愛的堅強紐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的規定,獻血年齡為18-55周歲,兩次獻血間隔為六個月以上,每次獻血量為200-400毫升。如果一名符合獻血標準的健康人按每六個月獻血一次,每次獻血400毫升計算,那么,一個人一生可獻血74次,累計獻血量3萬毫升。
升和毫升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升和毫升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操作活動中,經歷了解容量概念和認識測量工具,認識“升”和“毫升”,小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間換算關系的過程。
2、了解容量的含義,認識“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樣用字母表示;會讀量杯和量筒中液體的多少。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實際問題。
3、積極參與“玩水”的實驗活動,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獲得愉快的學習數學的活動經驗。
重點:認識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之間換算關系。難點:正確讀取量杯、量筒中液體的多少,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法
課型:新授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式量筒和量杯、水、水杯。教學時數:1板書設計:
升和毫升升———L毫升——mL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數學家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課前嘗試小研究
課前嘗試小研究一:生活中的初步感知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在生活中去尋找裝液體的包裝瓶或包裝袋,看一看包裝袋上的凈含量,然后用自己的話試著描述出來。
。▽W生找到的物品可能多種多樣,有的學生可能會說我家的醋瓶上標有480ml,我家的醬油瓶上是450ml,花生油桶的凈含量是5升;洗發露瓶上是750毫升,可口可樂飲料一瓶裝600毫升,娃哈哈礦泉水一瓶裝596mL的水等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尋找標有升或毫升的物品,感受到升和毫升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并提前對它們進行整體感知,使學生的思維能更好的融入到教學中。】
課前嘗試小研究二:感知容量。
。1)請認真比較至少兩種以上的液體包裝瓶或包裝袋上面標注的凈含量,看一看他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
在學生觀察、認識這些標有升和毫升的物品后,引導學生發現:共同點:里面裝的都是液體,液體都可以用升和毫升做單位;不同點:有的容器大裝的多,有的容器小盛的少。
教師引導學生體驗到:容器的容量有大小。
。2)一個大的飲料瓶里裝了很少的水,一個小的飲料瓶里裝了比較多的水,問:哪個飲料瓶里裝的水多?哪個飲料瓶的容量大?【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容量的含義!
課前嘗試小研究三:初步感知升和毫升。
觀察包裝標簽上“凈含量”數字后面的單位都是什么?你有什么發現?
(有的標有漢字毫升或升,有的用mL或L表示,引導學生發現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
三、嘗試小研究
1、師出示“嘗試小研究”
。1)(每組兩杯液體)請比較液體多少,并交流一下比較的方法
。2)請認真觀察量筒和量杯然后說一說自己的發現。(注意還要引導學生總結出:計量液體用升L或毫升mL作單位)
(3)利用量筒測量,感受毫升
小組合作用量筒分別量出1毫升、2毫升、10毫升的.水,倒在手心看一看,直觀感受毫升。
。4)下面請用量杯和量筒來測量,比較出兩個飲料瓶里的水哪個多,哪個少,請細心的讀量杯或量筒中液體的刻度。
學生獨立思考后合作,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準確讀出量杯或量筒的刻度,小組內互相交流。一個小組派代表到展臺上展示測量的過程,其他小組學會認真觀察、傾聽,也可提出質疑發表自己的觀點。
。5)依次說一說小組里每個量筒或燒杯、量杯的最高容量值(100毫升,200毫升,250毫升和500毫升,1升。)想一想怎么選擇、利用這些東西讓我們可以一邊玩水一邊找到升和毫升之間的關系?【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多種選擇,利用學具,合理設想,殊途同歸,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挑戰性!
2、教師出示實驗要求。
課件出示
。1)看清楚量筒的刻度。讀數時視線與量筒中液面刻度平行。
。2)每次裝入量筒的是諸如:100毫升,量筒的最高值而不是裝滿量筒,從水槽中取水。
(3)記錄倒入或倒出的次數和每次倒入倒出后量杯中的毫升數。
。4)小心不要打碎儀器也不要傷到自己。
3、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四、小組匯報交流,生生互評,師生互評
得出:1升=1000毫升或1L=1000 mL的關系式。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實際動手,使學生直觀感受到升和毫升之間的關系,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五、挑戰自我
1、練一練第一題
課件上出示三個裝有水的量杯或量筒,引導學生準確讀出刻度,鞏固所學。
2、課件上出示幾種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引導學生判斷出他們的單位升(L)或毫升(mL)。一盒匯源果汁1()一瓶沐浴露600()一桶花生油5()一瓶眼藥水10()
3、8L=()mL(怎么想的?)3升=()毫升5升=()毫升4000毫升=()升
4、在( )里添上“〉” “〈” “=” 。
6000 mL()7L 3L()300mL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實際空間感知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多變式練習讓學生學以致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鞏固所學知識。】
六、梳理收獲
七、課外拓展
1、升和毫升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家或去超市里找出幾種裝液體的物品,猜出他們的容量并和它們的凈含量比較。
2、去超市看一看同種的液體商品,不同的容量包裝時,價格是否相同?你知道同樣凈含量的此種商品哪種更便宜嗎?課后反思:
升與毫升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雖說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對于升與毫的了解卻很少。建立容積單位的表象及空間觀念,較為準確地估計常見容器的容量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渴望上好這節課,上出一節讓學生終身有益的數學課!
課堂上要用大量教具、學具進行操作實驗,只有經過大量的直觀觀察與操作體驗才能幫助學生建立容量單位的表象及空間觀念。為此我作了精心的準備。我借來滴管、500毫升、250毫升的燒杯等;從網上尋找有關容量單位的歷史、圖片、資料等。我要求我的學生也做了相應的準備。買了多次1升康師傅冰紅茶,500毫升的礦泉水等供試教和正式上課用,此外課下我還讓學生到超市做調查等。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數學人文資源的開發利用,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是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用的,學習數學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在課中,我將人體一天所需的水分等知識告訴學生,讓學生認識了我國容量單位的發展史,學生認識了古代的量器,斛、斗等。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激發了學習興趣。
【升和毫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升和毫升教學設計03-14
《升和毫升》教學實錄07-01
升和毫升教學實錄07-01
升和毫升課堂教學實錄07-01
認識容量和升課文教學設計07-04
比和比例教學設計03-06
大樹和小草教學設計06-25
我和企鵝教學設計06-28
將相和教學設計06-26
陶罐和鐵罐的教學設計07-04